本篇文章4015字,读完约10分钟

人造肉的风口还在继续。

根据wind数据,3月24日,人造肉指数上涨了2.95%,在19家人造肉概念公司中,有15家股票上涨,其中,金子火腿(002515.sz)上涨了10.06%。

事实上,自2020年a股开盘以来,人造肉指数一直在上涨。风数据显示,2月3日至3月24日期间,人造肉指数上升了9.76%,增幅为30.59%。

有人认为人造肉的激增可能与疫情的影响有关。近年来,由肉制品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禽流感和猪瘟,已经引起人们对饮食结构的思考。

在上述背景下,新的融资消息来自行业。

3月19日,国内一家人造肉公司starfield告诉《时代周刊》,该公司已于3月12日完成了数千万元的融资,此次融资由久益资本、精卫中国和美国著名的植物投资机构新作物资本投资。

据周零透露,迄今披露的信息显示,这是国内创新型人造肉类公司完成的最高融资额。

不仅在家里。3月16日,美国“人造肉”公司不可能食品公司也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融资。据悉,这笔资金将用于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加快扩大生产规模,扩大零售业务,增加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供应,并加快公司人工猪肉产品的商业化。

疫情捧热人造肉:厂家股价大涨 销售不温不火

早在2019年9月,就有报道称不可能的食品将进入中国市场。

国际人造肉投资机构lever vc的创始人和合伙人尼克库尼投资了国内外的人造肉企业。3月24日,他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中国消费者对蔬菜肉和人造或“细胞”肉更感兴趣。

尼克·库尼

据披露,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蔬菜肉的销量平均每年增长15%,所有迹象都表明这一趋势将会继续。随着新创企业推出更有品位的产品,这将真正促进行业的增长。

“我认为中国的人造肉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唯一真正的问题是它的增长速度有多快,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领域有多少优秀的初创企业。”尼克库尼说。

然而,不难发现,在热闹的人造肉市场被云雾笼罩之后,国内的人造肉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目前只有不到五家公司开发了人造肉制品并将其推向市场。”3月20日,曾推出人造肉月饼的北京真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陆忠明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业内人士还告诉《泰晤士报》记者,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人造肉行业在中国有着光明的前景,但人造肉何时能真正走出这一概念并到达中国数百万消费者手中仍不得而知。

持续升温

2019年被称为人造肉的第一年。

同年5月2日,美国当地时间,一家人造肉创业公司beyond care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该公司在上市第一天就大获成功,发行价从25美元涨到65.75美元的最高点,股价飙升了163%。

受此影响,根据风能数据,国内人造肉指数自2019年初以来一直在上升,并在5月份达到高点。

2019年4月30日至5月31日期间,人造肉指数增长26.57%。

许多与大豆蛋白相关的国内上市公司已被推向市场。

截止2019年5月6日收盘,丰乐种业(000713.sz)上涨9.97%。同一天,双塔食品(002481.sz)和哈高科(600095.sh)领涨跌停板,来一芬(603777.sh)上涨10.01%。

截至5月10日收盘,友谊集团(600778.sh)上涨10.05%。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相关企业首先要理清关系。

2019年5月7日晚,哈尔滨高新宣布,哈尔滨高新目前不种植大豆,也没有生产基地,大豆片的原料是从国外购买的。

2019年5月9日,赖艺宣布该公司不涉及人造肉的概念。该公司目前不种植大豆,也没有生产基地。该公司的蛋白肉制品委托加工。

2020年3月19日,友谊集团还告诉《时代周刊》,该公司不涉及人造肉业务,其主要业务是商业零售。

然而,风口仍在继续,任何与人造肉概念相关的行动都可能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

2019年10月11日,金子火腿宣布推出植物肉制品。受这个好消息的影响,该公司的股价在10月11日、14日和1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和下跌。

2020年,人造肉指数继续上升,在3月5日达到52周内的最高点1173.98。

2月11日早些时候,双塔食品董事长杨俊民在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植物蛋白肉已被纳入公司发展战略,许多新产品正处于测试阶段。”2月12日,双塔食品立即有了一个日内限额。

3月19日,高钢咨询公司合伙人、消费品首席研究员高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今年人造肉的激增可能与疫情的影响有关。

高海平说:“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怀疑,对传统的肉类供应商产生了担忧。”

在高海平看来,人造肉的概念从去年就开始流行了。“在食品行业中,高科技含量的行业并不多。人造肉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汇集了食品科学和生物化学等几个学科的成果。未来的空厅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

3月20日,中投公司燃烧知识咨询部主任蒋晓晓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由于此次疫情的爆发,动物携带病毒进而感染人类的可能性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此外,去年的非洲猪瘟和今年年初的小规模禽流感将这一讨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人造肉作为一种安全的蛋白质替代品,已经引起了资本的关注。

疫情捧热人造肉:厂家股价大涨 销售不温不火

专注于B方业务

与上市公司蓬勃发展的股票不同,国内企业专注于人造肉的研发并将其投放市场的关注相对较少。

高海平表示,目前只有少数人造肉企业在国内市场推出产品。除了金火腿,大多数都属于创业公司,他们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据陆忠明介绍,目前,贞肉已经推出了第二代产品。2019年中秋节,珍柔推出了3000盒“人造肉”月饼,市场反响良好。此前,2019年7月,真柔刚刚收到数百万元人民币的种子资金。

3月19日,周零品牌创始人之一的首席营销官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周零的人造肉制品已经上市半年了,已经重复销售了三次。

但是,目前国内人造肉企业的主要业务范围仅限于B方业务。

陆忠明表示,目前珍肉将主要与餐饮企业引进一些创新菜品,希望开展市场教育,目前推广区域主要在北京市场。

肖还表示,目前,他主要在B端与著名餐厅如奈雪茶餐厅和约翰爸爸餐厅进行了深度合作,并推广了一些创新菜肴。“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舒克零和‘棒极了!约翰联合推出的人造肉比萨于2020年2月推出。"

肖透露,目前周一最低月产量为1500吨,保守的年产量至少为2万吨。

至于人造肉从低端市场起步的原因,陆忠明坦言,引入人造肉菜品对人造肉初创企业和合作企业来说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

“目前,我们的产品与动物肉相比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合作菜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但餐厅还是愿意引入人造肉作为新产品,以迎合顾客的好奇心和早期采用者。”陆忠明说。

然而,只有进军高端市场,才能被视为触及消费者。《泰晤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金火腿和新猪肉等公司已经涉足高端业务,但它们的表现并不突出。

从金火腿的天猫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看出,截至3月23日,其人造肉饼的月销售额为88。

据了解,周零和甄肉也计划在今年推出C端产品。

“人造肉制品将于4月和4月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推出,消费者可以购买。”萧透露。

然而,供应链和价格问题可能成为人造肉企业进军更大市场的障碍。

周零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目前中国蔬菜肉类的供应链非常不成熟。“以前,传统素肉产品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只有少数几家制造工厂。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重复生产机器的问题,因为许多制造商的原始生产机器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迭代机器不仅像购买一样简单,而且还涉及参数,所有这些都需要定制。”

疫情捧热人造肉:厂家股价大涨 销售不温不火

根据姜晓晓的分析,就蔬菜肉而言,现在的基本价格区间是100元/公斤,与猪瘟爆发前的鸡肉和猪肉价格相比,还是比较高的。

技术仍然是一个障碍

高海平表示,国内人造肉产业仍处于起步和研发阶段。

关于蔬菜肉的技术突破,高海平说,最难的是接近真正的肉的味道和质地,这决定了蔬菜肉能否被消费者接受。目前,国内企业推广的植物肉和真正的动物肉的口味还有很大的差距。"

高海平透露,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人造肉的主要形式是碎肉,餐桌的应用范围有限。虽然个别外国企业的汉堡里的肉已经可以有咀嚼的感觉,甚至连外国企业也没有做过牛排产品。

“如果你突破肉糜的形式,并使牛排产品,你需要发展牛筋,这是技术上的困难。”高海平还表示,技术上的根本突破在于资金问题,国内人造肉企业仍难以筹集资金。

此外,在招聘R&D人才方面也存在问题。

肖透露,周零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出人造肉产品,是因为对人造肉需求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在投入到市场化的产品研究之前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周零集中了这部分力量。

目前,周零已与北京工商大学、江南大学和深圳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伙伴关系,它们都是中国替代肉类研究领域的领先学术机构。

对此,高海平表示,根据他的接触,这些人才一般都是各大大学的教授。“教授们更愿意从事兼职研究。人造肉公司实际上需要这些教授每天全职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开发。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教授都做不到。”

即便如此,业界仍普遍认为人造肉行业前景光明。

1月4日,中国肉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卫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一些机构预测,到2040年,“人造肉”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60%,中国“人造蔬菜肉”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

3月9日,烟台双塔食品有限公司宣布其香港子公司计划成立烟台苏天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拥有自有资金的全资子公司,其业务范围将主要集中于植物蛋白肉(“人造肉”)。

今年1月,中国植物食品工业联盟向媒体证实了超越肉类进入中国的计划。联盟秘书长闫学告诉媒体,超越肉类正式加入联盟,并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登陆中国市场。目前,该公司正在办理进口食品的相关审批手续,预计网上销售渠道将先于尚超。

疫情捧热人造肉:厂家股价大涨 销售不温不火

对此,陆忠明向《时代周刊》记者坦言,更多的企业进入国内人造肉市场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食品公司很难说存在垄断市场,消费者喜欢不同的口味,技术领先的产品进入市场可以对消费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疫情捧热人造肉:厂家股价大涨 销售不温不火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