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贵阳3月25日电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文化扶贫

新华社记者戚建

在一个村民的家庭博物馆里有数千件两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这个家庭博物馆位于贵州省三都县三东乡邦高村魏家的木屋里。

馆长魏是水族馆牛角雕刻的继承者。自2008年以来,他收集了3万多件珍贵的水产文化收藏品,如精美的水产马尾绣、水产书籍和古籍、水产银饰、水产服饰和古老的水产物品,并在自己的建筑上建造了一个全天免费的水族家庭博物馆,成为展示和宣传水产文化的窗口。

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文化扶贫显身手

班高村水族文化氛围浓郁,是水族马尾绣的发源地。妇女的传统针线活现已成为班高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淡季时,班高村的妇女聚在一起做马尾绣。

韦的妻子潘是贵州马尾绣的省级传承人。在她的领导下,邦高村成立了马尾绣研究中心,注册了水族旅游文化公司,专门从事马尾绣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加入了。

“三都通过非遗传性传承、保护和发展乡村旅游,巩固扶贫和振兴农村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建设水产文化村旅游振兴和扶贫示范区,意义重大。”三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潘瑶说。

薛华湖移民新区与邦高村由一条国道隔开,虽不是一个传统村落,但并未丧失其文化传统。在中和镇马尾绣协会会长魏英丽的带领下,来自新移民区的妇女纷纷加入该协会,绣妈妈的人数已超过800人,行业规模越来越大。

三都水族文化研究所所长魏竹平表示,三都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在脱贫的战斗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彰显水族的独特性。

依托无形文化,三大资本的“指尖经济”栩栩如生。目前,已有2个水产马尾绣协会、5个培训中心、2万多名刺绣妈妈、80多家从事马尾绣生产和开发的小企业,以及“马尾绣带”、“马尾绣口袋”、“马尾绣服饰”等10多个品牌。通过就业和产品销售,1000多个贫困家庭被驱使增加收入和摆脱贫困。

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文化扶贫显身手

依托无形文化,初步形成三都“前店经济”的规模。正在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古代象形文字水书,正以书法和绘画的形式登上优雅的舞台。创建国家文化商业街,设立水产品展销大厅。水上字画、水上服装、水上饰品等。受到游客的青睐。去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广和销售了5万多份订单,使6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

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文化扶贫显身手

此外,许多传统村落开展水生动物马尾绣体验、水书体验、水生动物角雕等民族技能体验活动,并开展体验研究旅游...

今年3月,拥有26.8万水族人口、总人口40万的三都县退出了贫困县行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53%。

“通过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水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发展,为扶贫提供精神支持,创造产业价值,营造发展氛围,我相信水族文化也将展示其才华。”魏竹萍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文化扶贫显身手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