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4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南宁4月12日电:“工业是一颗定心丸”——广西阳朔依靠水产养殖帮助摆脱贫困

新华社记者黄庆刚

一大早,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高田镇龙门村的43岁贫困户卢大羽骑着自行车来到离家不远的虾池,准备从网里捞虾。

“最近,我每天早上都来收虾。今天,你可以收集20多公斤,你的收入超过500元。小龙虾市场需求量很大。虽然受疫情影响,但预计今年的收入仍将增加。”陆大羽说,小龙虾养殖可以从二月持续到十月,这已经成为他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行业。

“产业就是定心丸”——广西阳朔依托养殖业助脱贫见闻

2017年1月,卢大羽的父亲突发心肌梗死。手术后,他每月仍需要近1000元的医疗费用。同年4月,卢大羽不慎摔倒,多处骨折,因病致贫,成为一个贫困家庭。今天,卢大羽的身体里还有几颗钢钉,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帮扶干部鼓励我养殖小龙虾,还帮我申请贷款。小龙虾养殖物理要求低,生产周期短,并且在家里有池塘。在家从事工业时,它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儿童。”卢大羽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在2018年获得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当年3亩虾池的收入超过了2万元。

“产业就是定心丸”——广西阳朔依托养殖业助脱贫见闻

2019年,尝到创业甜头的陆大羽将虾池面积扩大至5亩。经过精心管理,这个虾池赚了4万多元。由于妻子外出工作和政府补贴,一个五口之家的年收入超过了8万元。

“工业是一种安慰。小龙虾养殖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卢大羽说,在疫情期间,政府主动帮助连接酒店,还通过网络渠道帮助解决了营销问题。自2月19日以来,他已经卖出了400多公斤的小龙虾。

据记者走访,在疫情期间,广西继续打好“组合拳”政策,不断以扶贫为重点,加大产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从依靠“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

阳朔县富力镇东新村,一个68岁的贫困户李平贵(音)建立了一个文件来建立一个卡,他从来没有想过他可以在疫情期间开始耕作和创业。3月20日,李平贵从当地养殖示范基地获得500头爱心苗种,开始了个体养殖。

“除了送鱼苗,他们还教我耕作技术。现在我有了一个行业,我的心是非常实际的。”李平贵说,他的家庭经济来源单一,小规模的水产养殖不仅给他更多的收入,也给他更多的信心。

疫情期间,广西积极支持贫困农户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经营”等“四小”产业,组织技术人员进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及时恢复和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产业就是定心丸”——广西阳朔依托养殖业助脱贫见闻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