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8字,读完约7分钟

八百里武当牌坊守卫荆襄,三千里汉水路过。除了武当山、丹江和汽车城,湖北十堰的另一张“名片”也越来越醒目:关朗。

十堰市作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公用隧道试点城市之一,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公用隧道建设,并于2018年9月全面竣工投入运营。本项目累计总投资约50亿元,建成22条总长度为53.3公里的“东西横贯、南北辐射”的管道廊道干线,服务面积约7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72万人。本项目建设中形成的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和生态敏感区绿色发展,可为我国类似地区的管道型材建设提供借鉴、复制和推广。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钱从哪里来

2015年4月,十堰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隧道试点城市。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平均每公里投资近1亿元。

这笔巨款是从哪里来的?成为十堰管廊建设道路上的第一个“路障”。

为此,十堰市政府与中国建设第三局以ppp模式合作成立了中国建设十堰管廊公司,注册资金9亿元,其中十堰市出资3亿元,中国建设第三局出资6亿元,为十堰管廊建设提供启动资金。

在为期三年的试点项目中,中央政府每年补助3亿元,三年累计补助9亿元。国家全额补贴及时到位,也大大缓解了十堰管廊建设的资金压力。在此基础上,十堰还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多家银行的授信,很好地解决了管廊建设的融资问题。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同时,项目创新融资模式,于2019年12月20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了中国首只ppp资产证券,规模为23.16亿元,期限不超过29年,利率为3.88%,一举创下“中国第一、发行期限最长、发行利率最低”三项全国“最佳”。

作为投资回报,十堰市授予中国建筑十堰管廊公司30年的特许经营权,形成“投资、建设、运营、收益”的闭环系统。

为解决后期运营问题,十堰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十堰市地下公用隧道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十堰市地下管线和公用隧道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十堰市地下管线和公用隧道管理的通知》、《十堰市地下公用隧道运营维护与安全技术指南》、《十堰市地下公用隧道运营维护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收取走廊入场费、日常维护费和可行性缺口补贴来保证项目的运营。在后期,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运营机制,提高和提升服务质量,以专业的运营和优质的服务帮助地下管线实现满管有偿使用。”

项目运行一年半后,十堰市政府连续三次按期支付可行性缺口补贴,有效保证了冠朗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现场运行维护管理。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十堰管廊公司已与全市16家管道用户签订了走廊准入协议,包括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等。,总里程约为158公里。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管廊的创新与建设

"我们在这个管道走廊里使用了先进的屏蔽技术!"在中建十堰管廊公司的展厅里,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刘指着地图上从熊家湾转盘到夏家店的管廊说:“我们用盾构机在地下打洞,把对地面的干扰降到了最低。”

记者了解到,在该段进行管廊施工前,建议采用一切爆破方法,以提高管廊工程的施工速度。但是,考虑到该路段周围居民众多,且靠近申定河,实施爆破作业将对周围居民和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最后,他们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了对环境“干扰”较小的管廊屏蔽技术。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作为中西部山区城市管道廊道建设的试点项目,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何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大作业”?中国建设第三局聚集技术骨干和施工专家,积极探索研究,大胆现场实践,成功将拼装技术应用于管廊隧道施工,填补了国内管廊施工领域的技术空空白。十堰通过这种“积木式”的方式,促进了近10公里路段的管棚隧道的高效完工。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使管廊隧道的施工工期缩短了60%左右,建筑垃圾减少了70-80%左右,并在十堰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管廊预制厂。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为了保护丹江口水库的“一库清水”不被永久北送,本项目计划进入覆盖区内14公里的污水管廊,巧妙借用地形,利用现有地形纵坡,使污水可以在市政管网和重力进入廊道的管道之间自由切换和输送。

十堰是一座多山的城市,总长度为53.3公里。工程的许多路段穿越了山脉和陆地,穿越了街道和河流,有些甚至穿越了铁路,这使得工程建设非常困难。面对许多困难,建设者们勇敢地面对它们。在实施过程中,积极采用现浇、预制、钢模板台车、盾构、管廊桥、管廊隧道等多种施工方案,积累了30多项创新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其中16项创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已经投入运行,能够更准确地控制施工误差,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成功实现了降耗增效、节能减排,为山区硬岩环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监督的智慧

“快看!这里是综合舱,红色管道是污水管网,黑色管道是供水管网!”下午16点左右,记者走进十堰火箭路管廊控制中心的监控平台。控制中心的负责人邹天元指着一个大屏幕说,如果管廊出现异常,站台会立即报警提醒他。

据邹天元介绍,中国建筑十堰管廊公司已建成湖北省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管廊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gis、bim等技术的支持下,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将城市公用隧道监控报警系统应用于实践,借助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子巡检系统、防入侵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对管廊和管道进行全天候监控,该系统开创了中国管廊平台管理的先河,并获得了国家软件版权。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随后,记者来到火箭路地下管道廊道示范段。在管道廊道示范段的动力舱内,邹天元指着左右两排桥梁说:“我们在右侧安装了10千伏高压电缆,左侧将用于安装超高压电缆!”

它位于动力舱,但它的屋顶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灭火器和其他设施遍布各处。邹天元说,动力舱对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安装了各种环境监测设备,如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光纤、烟雾探测器等。走廊中的任何异常数据都会反馈给智能平台,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确认情况,排除异常危险,确保管道走廊和管道的安全运行。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记者了解到,十堰已建成22条主干管道走廊,规划进入走廊的管道包括供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热力、直饮水和真正的空垃圾等11大类。根据不同的属性,这些管道安装在管道走廊的综合舱、动力舱和蒸汽舱。

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为实现管廊和管道的智能化管理,十堰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4个管廊智能化运营维护管理平台,每个平台监管一个行政区,每个平台配有7个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和指示牌,其中安装了3000多台摄像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杰)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湖北十堰:生态管廊为城市铸心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