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60字,读完约9分钟

5月16日,“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特别计划在网上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战,共克时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致辞。

李东荣表示,中国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一是数字金融用户规模大、构成复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中国金融应用下载总量达到647亿,在线支付用户规模达到7.68亿,占网民总数的85%。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从业者可以为不同地区、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改善多样化的数字金融服务。这些情况将增加金融教育的覆盖成本,增加精确教学的难度。第二,需要巩固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的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第45次统计报告》,截至今年3月,中国非互联网用户数量为4.96亿,51.6%的非互联网用户由于缺乏网络使用技能而没有上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2019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平均指数为64.77%。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06个百分点,表明空.仍有很大改善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附在发言记录上:

亲爱的贵宾和朋友们,下午好!在抗击疫情、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战与疫情,共克时艰”,我认为非常令人鼓舞。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作为《财经知识——领导干部必修课》的作者之一,我也对新书的成功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下面,我将围绕金融素养有助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探讨在数字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地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供大家参考。

首先,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上讲,理财素养是一个综合要素,是指消费者为做出适当或稳定的理财决策,最终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和增值所需要的理财知识、技能、态度等要素的集合。数字金融素养是数字时代金融素养的一个新的维度和领域。它包括但不限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数字金融风险意识、数字金融使用和风险管理技能以及数字金融消费者的责任和权利能力。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目前,世界正在经历一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浪潮的到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近期面临的COVID-19的突然爆发促使金融业按下了数字转型的快进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凸显出来。首先,这是在数字金融领域贯彻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下面的数字可以说明:随着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提高到64.5%,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04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接触互联网最基本和最流行的工具,其规模接近9亿。与此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准确反贫困、发展普惠金融等政策措施成效显著,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移动支付、移动贷款、数字银行、在线保险和在线财富管理等数字金融服务正竞相插上科技的翅膀,飞进普通人的家中。随着金融服务的日益数字化,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减少金融排斥,让人们充分享受数字金融红利。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其次,迫切需要完善数字金融治理,维护数字金融市场秩序。数字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但它在数字时代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数字金融更容易产生业务、技术、数据和网络等多重风险的叠加。作为数字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数字金融消费者不仅是参与者和推动者,也面临着风险的考验。只有着力提高数字金融素养,才能适应数字金融时代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缓解数字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增强防范数字金融风险的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最后,这是世界适应数字金融时代的共同选择和必要准备。2016年,20国集团杭州峰会通过了《数字普惠金融先进原则》,将普及消费者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知识列为八项先进原则之一,并提出了评估数字金融能力、加强信息披露等行动建议。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美国、英国、欧盟、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高度重视数字金融素养,并注重将其融入普惠金融、金融技术等相关政策规划。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的现状和挑战。近年来,我国财务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在财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技术的创新应用,各方对数字金融素养的重要性日益达成共识。2016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10个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制定消费者教育计划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普及金融普及、应用和发展知识,培养消费者现代金融观念。作为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积极倡导和推广互联网金融知识进入校园和军营,及时发布ico、现金贷款和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预警,通过公益广告、网站栏目和知识重塑帮助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虽然我们在推动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数字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存在一些现实挑战:

首先,数字金融用户规模庞大,构成复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中国金融应用下载总量达到647亿,在线支付用户规模达到7.68亿,占网民总数的85%。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从业者可以为不同地区、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改善多样化的数字金融服务。这些情况将增加金融教育的覆盖成本,增加精确教学的难度。第二,需要巩固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的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第45次统计报告》,截至今年3月,中国非互联网用户数量为4.96亿,51.6%的非互联网用户由于缺乏网络使用技能而没有上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2019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平均指数为64.77%。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06个百分点,表明空.仍有很大改善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的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数字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素养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近年来,金融业呈现出“无技术、无金融、无数据、无金融”的特点,将越来越多的长尾客户带入服务半径。在实践中,虽然一些数字金融产品依靠数字技术来降低门槛和促进销售,但产品背后的金融专业性和业务复杂性并没有降低,消费者尤其是长尾客户对数字金融素养的要求也没有降低。许多数字金融应用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营销和业务管理,这就要求消费者进一步提高金融数据敏感度和隐私保护意识。此外,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利用假应用和钓鱼网站对消费者实施精确欺诈。这也要求消费者提高辨别伪数字金融的能力。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第三个方面是提高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的对策和建议。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科学决策。对此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加强数字金融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好政府、行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和金融实际,加快推进数字金融素养核心要素和评价指标等基本要求,开展数字技术对金融素养影响、金融教育数字创新等实践研究。,并探索将数字金融素养融入各种金融知识读者和国家金融素养问卷中。二是构建多系统数字化金融教育模式。建议金融管理部门将推进数字金融素养作为新一轮全国普惠金融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工作重点和分工,并将数字金融教育纳入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普及日等活动中。行业协会应依托论坛讲座、网站专栏、风险提示等载体,在继续实施中普及数字金融知识和风险教育。各类从业人员应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合同规范、合格投资者认证等制度,提高数字金融服务全过程的透明度,真正落实卖方的尽职调查要求。消费者应注重数字金融素养的自我提升,树立买方付费、风险承担的观念。3.推进金融教育工具的精准化和数字化,结合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多样、覆盖面广、频率高的特点,提高数字用户的金融素养和金融用户的数字素养,在购买产品的金融咨询等教育时刻,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更加准确有效的数字金融教育。同时,注重网上课程与线下活动的结合,通过教育与专业培训的结合,探索知识网站、计算工具、比价软件、网上金融业务测试等数字化工具的开发,不断提升金融教育的创新性和适用性。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女士们,先生们,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素养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长期共同努力的事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愿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数字金融生态,不断推进数字金融教育,不断提高人们对数字金融服务的获取感和满意度。

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谢谢大家。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李东荣:数字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风险属性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