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9字,读完约7分钟

"我在最后一刻被放鸽子了。"孟无奈地叹了口气,当他提到他已经为这个项目奋斗了三个月。

作为一家中小型风险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孟于2020年3月与他最喜欢的医疗项目签订了ts,并获得了该项目1000万元的融资额度。“这一个月真是不眠不休。我从没想过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项目,但我失去了投资资格。”他告诉投中。

不眠不休,苦跟项目3个月,我却失去了投资资格

这一切都源于“大白马”的突然入侵。

2020年4月,一个体育主管机构向孟最喜欢的项目伸出了橄榄枝。“云调整”还没有开始,而且这个项目方便立即通过电话通知孟。"停止合同的所有过程,股票将不会被出售."

孟的勉强和不情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出生于医生家庭的孟,在面对“抢手”项目时,习惯于尽可能多地增加与创始人的接触机会,并经常锁定一些具有专业见解或其他软能力的股份。当时,即使知名机构入股该项目,孟的机构也不难“跟风小股”。

不眠不休,苦跟项目3个月,我却失去了投资资格

2020年初,流行病“黑天鹅”席卷而来,创始人对该组织的第一印象不再是一个有温度的会议,而是一个冷冰冰的组织形象。中小风险投资机构的竞争劣势从未如此明显。

中小机构:“绝大多数都在假装投资”

“我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项目。创始人的商业哲学与我的非常相似,我的资源实际上可以帮助他们。然而,我甚至没有机会见到创始人。”在放缓之后,孟发现,市场上广泛讨论的“28年效应”正在迅速蔓延。

尽管这一事实很残酷,但祥丰投资的合伙人李伟并不感到意外。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如果一家大型机构表达了投资意向,公司肯定会向大型机构倾斜,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李伟告诉中国投资网。

"第28效应"的力量直接反映在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活动中。

根据cvsource的投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只有788家vc/pe机构参与投资,同比大幅下降52%,大多数vc/pe机构没有投资。参与投资的788家机构中,只有9家(占1%)机构的投资行为相对活跃(投资次数超过10次),均为总行机构;75%的参与机构只投资了一个案例。

不眠不休,苦跟项目3个月,我却失去了投资资格

截图来源:中国投资研究院报告

“最近,大多数中小机构都在假装投资。”孟直言不讳地对中国投资网说,“我们的资金已经不够子弹了。虽然用一个好项目来筹集资金并不困难,但项目方对我们没有信心。”

这样就不难理解孟遇到的尴尬局面:当他遇到一个好项目时,他筹到了钱,但又不能把它扔出去。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最近,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项目,越来越多的知名机构在为一些质地一般、上市前景看好的企业融资时,会站出来争夺股份,而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机构则变得更加不知所措。

私募股权投资者邢斌(音译)目睹了该机构面临的调整过程缺失、条款让步以及企业估值上升等问题。“只能说,市场正被迫变得平静。”

在资本狂热阶段,“增加杠杆以筹集更多资金”、“追逐热点”、“高估值”、“进甲出乙”、“赚取管理费”和“自己走出行业”都可以成为基金存在的理由。

然而,疯狂抛售、“杀”独角兽、上市公司收取管理费等乱象,直接导致组织遭受资金链断裂、裁员减薪、无钱投资的后果。

根据陈光咨询公司的保守计算,中国15%的市场资本,即万亿的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处于僵化状态。

“2014年和2015年成立的一波人民币基金,基本上没剩下多少子弹了。”远海明华母公司的一位高管曾经说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处在筹集第二只基金的关键时期。许多项目尚未撤出或分阶段开发。投资能力尚未得到验证,寒冬即将来临。”

不眠不休,苦跟项目3个月,我却失去了投资资格

孟的组织就是其中之一。

“我不再期待高回报的顶级项目,而只是要求我的机构不要轻易倒闭。”孟对中国投资网说。

反向“幸存者”:基金回报数据是王道

2020年,孟的首要目标是“活下去”。

然而,在市场洗牌的大变局下,即使投资行业的“28年效应”将得到加强和提升,中小机构在活跃的一级市场生态中,会不会在“大白马”的攻击下“无人居住”?

“没有必要再多说关于负责人的组织。另一类相对集中的专业基金在当前和未来的市场发展中也具有生存价值和空空间。”元和崇源的管理合伙人孟爱民分析了投资网络。

换句话说,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机构的规模和财务实力并不是决定其生活条件的唯一因素。小的和新的机构也有机会在刺骨的寒风中收获春天。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引导基金管理总部总经理沈曾向中国投资网表示,越来越多的有限合伙人只会选择两种类型的引导基金:一是引导基金,二是能够在子行业和行业深度培育的基金。

中国投资网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具有行业积累的中小基金总能凭借优异的业绩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不是因为“冷眼旁观”而逐渐消失。

“对于lp来说,判断gp的标准是基金的回报数据,而不是大机构和小机构之间的差异。

虽然行业的“28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优胜劣汰,但对于一些行业已经积累的机构来说,这也可能是一个机会。”李薇说。

在李伟看来,随着“第28条效应”的进一步分化,中小事业单位突破的关键在于产业特色的深度培育和资源授权能力。

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小型机构应明确研究相关行业,以便在沟通过程中实现与项目发起人的同频共振;另一方面,无论是项目的内部管理,还是上下游产业链和客户拓展,组织都应该注重自身的投资后赋权。

这种研究能力和资源禀赋不仅是机构在风险投资变化下突围的利器,也是几乎所有基金应对马太效应加剧的战略共识。

兰驰风险投资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该机构应始终坚持通过行业研究,尽早发现行业发展的潜在趋势,从而投资于空.高增长轨道上的“a”级企业家

“要在市场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我们必须时刻敬畏市场,坚持独立判断。”朱天宇在接受中国投资网采访时表示,在“强者永远强大”的后流行病时代,潜在的投资逻辑依然不变:仍然需要抓住行业和情景,找到真正能在特定行业落地并发挥更大价值的项目。

不眠不休,苦跟项目3个月,我却失去了投资资格

这个项目是否有价值,也是凯辉基金射击子弹的重点考虑。

“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我们仍将坚持价值投资,寻找能够真正在这个行业创造核心价值的有影响力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包括技术落地、可扩展性和对单个行业的渗透。”凯辉智能新能源基金合伙人张莉告诉中国投资网。

从本质上讲,在基金保证产业资源能力的前提下,基金的回报表现会反推投资方,gp会将赌注押在有机会成为行业领先公司的项目上。

没有哪个企业不想成为gp的领导者。

然而,在这个时代,“企业家的决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对那些在这个周期中仍能坚持最初意图的创新型企业家更加尊重和耐心。”朱天宇告诉中国投资网。

Gp对企业家是一样的,lp对gp也应该是一样的。

(应被申请人要求,文中的孟和邢斌均为假名)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不眠不休,苦跟项目3个月,我却失去了投资资格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