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6字,读完约7分钟

盛夏,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蓝天碧海,青山绿水,水泄不通,欢唱幸福生活。

日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了《关于2020年建设农业强镇的公告》。共选出259个乡镇,甘肃省康县长坝镇名列其中。以美丽的花桥村闻名的长坝镇再次着火。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美丽的乡村继续谱写新篇章

“我们村去年开始建设美丽的农村。整个村庄的入口道路、道路和庭院都硬化了。每家每户都进行了装修,并为我们建造了一个活动广场。”长坝镇王马村主任马红俊高兴地说。

老庄村,类似于王马村,去年已经脱贫。这个村有145户540人,有51户211人办了卡,是典型的山村和贫困村。据该村的第一任书记、救援队队长夏军(音译)说,去年年初他走访该村时,如果下雨,到处都是黄泥。

“现在好多了,尤其是去年,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们不走泥泞的路,也不用挑水吃饭。今年,我们还将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改变电灯不亮、电蝎子不热的局面。”夏军说,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寻衅滋事、赌博和饮酒的人已经消失,组织起来发展工业和参加公益活动的人逐渐增多。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在美丽农村的建设和扶贫中,贫困人口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只有组织和动员贫困人口参与援助项目的实施,激发内生动力,振奋精神,才能实现稳定稳定的扶贫。

“长坝镇是‘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的举办地。今年年初,我们对镇上的18个村庄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在建设升级版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我们在吸收原有乡土气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乡村住宅的统一改造,拆除改造了部分影响乡村整体风貌的房屋外墙瓷砖,提出了重点村庄和社区的风格改造方案。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我们将强调美观和大气,使农村有更多的‘乡村风味’。”康县长坝镇党委书记说。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民族团结谋发展,白坝村的话是幸福的

白杨树坝村因有许多杨树而得名。走进村子,我觉得空的气体是纯净和绿色的。整洁的村庄、美丽的建筑、宽阔的活动广场和古朴典雅的“团结亭”,在一排杨树的树荫下,充满了生机和一丝诗意。

张康英,白杨树坝村白坝舍村村民,长坝镇全坝村汉族人。她嫁给白杨树坝村后,改回了回族。他的儿子马江林今年30岁。他的妻子来自这个镇的高石村,现在也是回族。“二十年前,我们村里矛盾不断,但随着汉回联姻,我们社会的二十个汉族人也自愿放弃养猪;我通常互相帮助,一起工作。汉族也邀请我们的回族厨师在家里吃饭,关系非常融洽。”张康英笑着说道。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马,54岁的回族,在国道旁有一栋两层小楼。他的大女儿马嫁给了山东省菏泽市,他的大女婿在浙江挖出了这台机器,叫他去工地看看材料,月薪6000元,但他还是没有去。马詹俊说,“现在家里变得这么好了。我卖牛一年能挣2万多元。我也照顾家人,不敢出门。”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韩回到了一个家庭。汉族村民张喜梅告诉记者:“在我们村,汉族和回族是非常亲密的邻居。通常,你来来去去,关系很好。我丈夫的大哥去了回族家庭。现在他也是回族。现在他在长坝镇的街道上建了两栋大楼。他也是一个“牙齿行走”(牲畜经纪人)。他一年可以挣很多钱,他的生活蒸蒸日上。”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去年开斋节的时候,县委书记和我们聚在一起,给我们讲民族团结的政策,规划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说我们的饭菜很有特色。”白杨树坝村白坝会会长孙志森高兴地说。

昌巴镇白杨树坝村是康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近年来,康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把关心少数民族生活、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去年8月,县委书记李廷俊带领财政、交通、发展改革、扶贫、水利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办公会议,并专门安排部署了白杨坝村创建全国团结进步示范村。各类救助资金36.5万元。”康县委员会统战部副主任黄之说:“在德尔日、全国团结进步宣传月、春节等重大节日节点,县委主要领导和四大班子负责人带头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生活,理解困难问题。检查扶贫、工业发展、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康县在白杨树坝村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各项开发项目资金为595.44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饮用水、医疗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举着行业的“牛鼻子”,群众的“口袋”得到了支持

在厂坝镇大沟村,环顾四周,沟的两边都是笔直的水泥桩,十几个人在不停地忙碌;当你仔细看,它充满了猕猴桃和大黄。

康县三鑫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正在猕猴桃基地保护苗木。洪

“当猕猴桃正式结果时,它是有益的。我想把村里的村民吸收到合作社里去,建一个真正的生态工业园。”这个大规模的种植园是村支部书记赵的“大手”。他高兴地说:“今年我们的210亩猕猴桃长势很好,套种150亩大黄的成活率也很高。”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2017年4月,赵在康县成立了三鑫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民200多亩坡耕地和弃耕地转为种植猕猴桃。“在‘开垦’初期,我们充满信心,11台旋耕机被损坏。然而,由于土壤质量、气候、技术、树种等问题,我们一期投资50多万元的猕猴桃树苗全部死亡。之后,我去了四川、陕西等地学习,并邀请苍溪县的技术人员给予特别指导。休息过后,我们又开始挖地。这两台挖土机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整修所有的土地。”赵舒洁尴尬地说:“幸亏有其他四个伙伴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不然我就尴尬了。”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该村的一名常住干部高树鸿(音译)表示:“截至去年年底,赵的合作社共向村民支付了23万元人民币。地租采用了“有效红利”的方法。从目前猕猴桃的增长来看,三年后的收入会特别好。”

“我们去年用了400多名工人,今年至少要用1000名,这基本上解决了留在家里的人的工作问题。”赵说:“猕猴桃全部结果后,我将开发果汁、果脯、果酒等产品,带领全村人在屋前屋后种植猕猴桃,打造全村生态采摘体验园,发展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除了在长坝镇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万亩中草药也是一个大产业,以确保人民的收入增加。“我们选择了9个村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了千亩村,整合了其他经济组织,实施了4个经营实体承包中药材种植1000亩,形成了以大户为示范、以基地为核心、以合作社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万亩中药材产业布局,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实行三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度,零敲碎打地提供技术指导,深入实地培训,确保技术服务没有死角,产业发展没有盲点。”康县长坝镇镇长张俊文说。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发展工业是脱贫的根本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是推进扶贫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康县厂坝镇以核桃、辣椒、生猪、中草药、乡村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围绕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引导村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户一特”的方向,积极培育家庭产业模式。以磨坊、豆腐作坊、油坊、农舍和农家旅馆为主体,农业产业结构和

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美丽农村的建设解决了群众的住房和生活环境,工业的发展为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保障。乡村治理为群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伴随着“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的东风,康县厂坝镇一定会稳步前进,勇往直前,勇往直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宇琪通讯员焦阳王红文丰)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甘肃康县长坝镇:产业发展增“底气” 美丽乡村续新篇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