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3字,读完约7分钟

我们的记者张伟

“让凯撒属于凯撒,让市场属于市场”!

截至6月11日,共有6家企业注册并于6月份生效,它们正在或即将推出发行科技板块。迎接它们,是一场以市场机制为内在逻辑的“发行之旅”。下周,该机制将运行一年(从启动第一个科技板企业开始),试点登记制度正在从增量扩大到存量。此时此刻,回顾和展望科技板块的市场化发行无疑将是建设性的,并引领着资本市场的下一次改革。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回顾过去,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技板块的承销机制实行市场化改革取向,明确IPO价格、规模和节奏主要由市场化方式决定,强化市场约束,不限制IPO定价。”过去一年,它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上述人士在谈到科技局的现在和未来时透露,“为应对近期的市场变化,科技局围绕强化市场约束、提高存量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询价机制突破了“估值极限”

跳过市盈率的认知陷阱

在科技股板制度宣布之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打破了市盈率与风险之间的“认知约束”,希望尊重和发挥市场的力量。因此,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建立了一个面向市场的股票发行承销机制。在整个发行过程中,核心环节无疑是定价,而科技板块的发行与承销制度的市场化尤其受到市场的关注。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与主板不同,“市盈率限制在23倍以上”,科技板块采用更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具体而言,科委建立了以七类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的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大幅提高了线下发行比例,并遵循了线下投资者在其他领域购买总额中剔除最高报价的机制(即高报价剔除机制),以改善线下投资者的报价约束。同时,参照“四个数字中较低者”的定价,增加了梯度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了发行人与主承销商之间的定价约束,有效促进了新股的合理定价。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从实际效果来看,资深投资银行家王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科技板块的定价机制运行良好,中间突破传导造成报价分散,是市场的力量。”

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共有109家上市公司进入了科技板块。除3家无利可图的公司外,其余106家公司的市盈率区间按扣除前后最近一次经审计的净利润计算为19-468倍,中位数为47倍;根据上市当年每股预期收益计算的市盈率中值为32倍,平均值为43倍。109家公司共筹集资金1270亿元,中间值为9.4亿元,平均为11.6亿元。其中,82家公司募集的资金超过了募集项目所需的资金,15家公司募集的资金不足,12家公司募集的资金相当于募集项目所需的资金。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当然,对科技股新股发行“三高”的“惯性担忧”一度成为非主流但却是市场的典型声音。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扩大,市场逐渐认识到“三高”意味着科技股的认知陷阱。所谓的“三高”自然是由足够多的机构投资者的选择引发的,而发行人做出了被动的区间选择。此外,科技板块是一个新生事物,不适合简单类比a股市场曾经出现的问题,因为它的发行制度基础、企业上市标准和企业成长特征与传统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有很大不同。虽然市盈率是资本市场上一个普遍适用的指标,但它仍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它的适用范围——它适用于业绩稳定的成熟股票。对于高增长或无利可图的科技企业来说,市盈率很可能会失败。此外,对科技板块所谓“三高”的质疑有选择地忽略了监管的前瞻性制度设计——市盈率不是科技板块的“官方评价标准”,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允许亏损公司上市。当第一家无利可图的上市公司——泽京药业出现在a股市场时,其价值和价格也受到了考验。泽京创新性地采用“市场价值/R&D费用”作为可比估值指标,不仅为亏损企业的估值方法提供了新的样本,也为投资者推广了一种全新的估值方法。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报》采访时也表示,“科技板块注册制度的顺利落地和运行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在许多方面显示了市场的包容性。其发行机制为创业板的试点注册制度提供了很多非常有效的经验。”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后续”系统“一石三鸟”

员工参与战略布局,促进新股合理定价

在科技股发行与承销的制度创新中,"跟进与投资"制度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维度。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后续投资”制度是科技局强化市场约束的创新起点。要求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参与新股发行的战略配售,并设定不少于24个月的销售限制期,这可以提高申报企业的质量,完善新股定价机制,形成“一石三鸟”的市场化新股发行规模和节奏安排。同时,“后续投资”机制也有利于推动证券公司建立以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的责任机制,构建“补充资本、获取资本回报、拓展证券公司业务”的业务模式,从而催生出真正受市场洗礼、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一流投资银行。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得的数据,在109家科技板块上市公司中,有97家公司的后续投资比例为3.1%-5%,相应的后续投资金额为1748万-6000万元。奇奇科技等6家公司投资比例为3%,投资额为6077万-8436万元;金山办公室等三家公司的比例为2.2%-2.7%,投资额为1亿元人民币;中国通行证数量与投资的比例为2%,投资额为2.1亿元;在两家机构的共同赞助下,ArcSoft Technology和新迈医疗的总随访率分别为8%和9.6%,相应的总随访金额分别为1.1亿元和8000万元。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但由于科技板块的市场容量有限,供求关系对定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力,行业期待在进一步加快科技板块发行节奏的背景下,在后续投资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告诉记者,“如果市场容量扩大,投机得到遏制,后续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的定价。”

董登新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科技局的领导下,a股市场的发行和上市机制的进展是巨大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在中国股票市场高人气的背景下。a股市场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和制度供给,以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企业上市,扩大科技板块的市场容量。”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除了赞助商的相关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还鼓励“关键员工”参与战略安置。从实际效果来看,科技局鼓励发行人高管和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有效增强了买卖双方的博弈,有助于促进新股的合理定价,对引入增量资金、稳定发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109家科技板块上市公司中,有36家公司通过高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计划参与战略配售,参与比例中位数为8.5%。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对于已经开放一年的科技股市场,发行和承销制度的优化和完善也在进行中。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表示,鉴于近期市场变化,科技局应加快引入长期基金制度,引导增量长期基金有序进入科技局。通过优化新股询价和定价机制,增加新股配售数量,遵循市场价值不变的要求,加大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推动市场形成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的理念,促进一、二级市场形成良性投资氛围。第二,研究完善科技板块新股发行制度,盘活存量资本,促进风险资本流通。第三,对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的科技板块的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进行了持续评估,并提炼出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应用于其他板块。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编辑上官门罗)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以市场化为“制度内核” 科创板发行制度展示引领效应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