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5字,读完约3分钟

COVID-19流行病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就疫情而言,确诊病例数是衡量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就经济形势而言,哪些国家最脆弱?如何“确定损失”?

一些学者指出,各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可能在应对疫情造成的负面经济影响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种流行病对经济造成了“冲击”。为了实现“心肺复苏”,应该向市场大量输血。最传统的方式是降低利率和释放流动性。在疫情爆发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空降息幅度极小;相反,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基准利率相对较高,空降息幅度相对较大。然而,在应对这一流行病的过程中,尽管发达经济体几乎没有降息,但进入市场的流动性远远超过发展中经济体。

财经观察:疫情下各国经济如何“定损”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费尔利(Robert fairlie)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在低利率时代,发达经济体基本上使用非传统金融工具来应对这一流行病,如央行担保贷款、扩大资产负债表、放松宏观审慎措施、限制股息和回购金融机构等。

财经观察:疫情下各国经济如何“定损”

费尔利表示,美联储购买的美国国债和抵押债券已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5%;欧洲央行购买了750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证券,已经占到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

根据fairlie的分析,非传统金融工具能够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发达经济体以前拥有更高的主权信用评级。评级越高,主权主体的兴趣越低,国际融资成本越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之所以能够“用空变化拯救市场”,资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信用评级;欧盟之所以争论是否以欧盟的名义借款,是因为高评级国家不希望低评级国家“搭便车”。

财经观察:疫情下各国经济如何“定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权信用评级较低的国家,特别是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内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是这一流行病造成的金融动荡的直接受害者。即使疫情在中国的蔓延得到控制,资本从金融市场流入发达经济体以及贷款利率高,也将使主权信用评级相对较低的这些国家难以摆脱疫情造成的经济困难。

财经观察:疫情下各国经济如何“定损”

近年来,现有的主权信用评级机制一直备受争议,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提出要打破几个机构对信用评级的垄断。这一流行病再次暴露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这一长期问题。

除了主权信用评级,许多金融机构还试图从其他角度分析世界经济在这场流行病中的“缺陷”。例如,英国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埃森华迈公司专门编制了“COVID-19脆弱性指数”,以衡量哪些国家最容易受到这一流行病的影响。

“COVID-19流行病脆弱性指数”中最重要的加权指数是“经济脆弱性”,影响该指数的主要因素包括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政府的财政收支和劳动力的自雇比例。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开放经济体更容易受到这一流行病的影响,负债累累的经济体也容易受到这一流行病的影响。根据这一指数,爱尔兰、新加坡和其他外债高、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的国家在这一流行病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财经观察:疫情下各国经济如何“定损”

考虑到国内政治环境、医疗条件、人口结构和居住密度,COVID-19流行病的脆弱性指数表明,世界上最脆弱的地区是非洲和拉丁美洲。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失业率大幅上升和欧盟启动高企经济救助计划的消息极其引人注目,但这种“剧场效应”往往会让外界忽视全球防疫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从促进全球治理改革的角度来看,当前世界经济暴露的问题已经超过了流行病本身。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财经观察:疫情下各国经济如何“定损”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