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04字,读完约6分钟

7月8日,时代商学院致信怡航智能,询问相关问题,但截至发稿时,该公司没有回应。[分析与解释]一、转向无人驾驶飞机,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怡航智能早期从事消费级无人机业务。然而,随着深圳大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江科技”)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强势崛起,其市场份额已超过90%,怡航智能于2016年底开始逐步淘汰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转向企业级业务。然而,与消费市场相比,企业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无人驾驶飞机市场,还不成熟。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已经成为低成本的空中武器,价格低至几千元,刺激了巨大的需求。以消费无人机领军企业大江科技为例,其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175.7亿元,净利润达到43亿元,规模和收入相当可观。相比之下,怡航智能2019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22亿元,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有人驾驶无人机的不成熟需求与其价格低、续航里程短和飞行许可有关。据年报显示,2019年,怡航智能销售了61架无人驾驶飞机(可搭载一人或两人),实现收入8522.2万元。根据这一计算,一架载人无人机的平均价格约为133万元,接近一些小型直升机的价格。据数据显示,小型直升机的价格不到500万元,而美国的R-22微型直升机可以搭载两个人,价格低至22万元左右。耐力也是怡航智能载人无人机的缺点。根据年度报告,宜航216和宜航116两种载人无人机最大有效载荷的设计飞行时间分别为21分钟和19分钟,最大飞行距离分别为35公里和31公里。如此短的飞行时间和距离注定了载人无人机的应用范围非常狭窄。如果考虑往返,单程飞行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飞行半径约为17公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此外,它的载人无人机飞行21分钟,但充电需要2小时。如果投入使用,大部分时间将用于充电。耐力本质上是一个技术问题。目前,怡航智能无人机的续航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例如,早期的电动汽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才达到几百公里的续航里程。关于飞行限制,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2007年10月18日发布的一般飞行规则,在中国的任何飞行(包括载人无人驾驶飞机的飞行测试和与航空空媒体解决方案和后勤服务相关的起飞)都必须事先申请和批准。以深圳为例,应在飞行前五天向南方军区空军飞行控制部提出申请。根据之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由于种种限制,怡航智能出售的无人驾驶飞机主要用于测试、训练和展示。任何国家或地区都难以在短期内为无人驾驶飞机发放公共飞行许可证,其大规模商业化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二是收入波动较大,有时没有智能企业级无人机业务,包括有人驾驶无人机、无人机物流、智能城市管理等。除了有人驾驶的无人机之外,怡航智能“智慧城市管理”的业务收入波动很大,订单有时会缺席,这也反映出企业级无人机市场需求不成熟。2017年至2019年,智慧城市管理业务收入分别为122.9万元、3045.5万元和444.1万元。在经历了2018年的快速增长后,2019年的业务收入大幅下降。2018年,业务收入占45.81%,2019年仅剩下3.65%。对此,怡航智能解释称,2018年为两大指挥控制中心项目提供了智能城市管理解决方案,但2019年只参与了其中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然而,怡航的智能无人机物流业务更像是一个理想环境中的概念,实际应用场景少,成本高。对于JD.com、SF快递等国内物流巨头来说,无人机物流仍处于技术层面,怡航智能物流的商业化之路也很漫长。怡航智能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了其与永辉无人机分销公司的合作。该项目于2018年6月在永辉超级物种广州满广场店开始,但该店于2019年12月关闭。怡航智能去年的年报没有提到无人机物流带来的收入。总体而言,怡航智能的企业级无人机业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需求都不成熟,无法替代传统的竞争产品(如直升机、飞机和地面运输服务提供商)。许多客户也有早期采用者的心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怡航智能的一些业务订单有时会缺席。目前,怡航智能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大多是政府机构,可以说真正的需求市场还没有打开。第三,R&D收缩,产品更新缓慢。2017-2019年,怡航智能R&D费用分别为6866.9万元、6027.6万元和5716.7万元。同期,怡航智能的收入增长迅速,2019年在美国上市后资金充裕。截至2019年底,怡航智能的货币资金已达3.29亿元。在收入增加、资本充裕的情况下,怡航智能为何选择缩减在R&D的投资?对此,怡航智能解释说,2019年R&D费用的减少是由于旗舰产品ehang 216的初始产品开发阶段已经结束,更加注重其商业化。众所周知,无人机技术极其复杂,因此不可能投入尽可能多的R&D费用。事实上,亿元的怡航智能在R&D的费用并不算太多,为什么要缩减R&D的投资呢?从解释中可以看出,怡航智能似乎满足于单一产品开发后的现状,没有下一代产品的开发计划。我们应该知道,DJI的成功在于它的快速升级。它在上一代产品站稳脚跟之前就发布了新一代颠覆性产品,甚至没有考虑其旧产品的销量。正是这种极快的创新速度将大多数竞争对手赶出了消费无人机市场。另一方面,怡航智能的第一架单座无人机ehang 184于2016年1月发布,第二架双座无人机ehang 216于2018年3月交付。到目前为止,无人驾驶无人机的更新版本还没有发布。此外,5月份参加Xi红墙国际文化节时发生的无人机充电起火事件/无人机乱码坠落事件,不仅影响了怡航智能的品牌形象,也警示了其技术不足。如果怡航智能的研发继续停滞甚至萎缩,将损害其长期竞争力。失去消费者市场的故事在企业市场上重演并非不可能。毕竟,在无人机行业,怡航智能仍不是领先优势,大江科技实际上有可能跨越企业市场。【郑重声明】本文(报告)是根据公开发表的信息撰写的,文章中的信息和发表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和原来源。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公共平台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引用、复制、转载、摘录或使用上述内容。授权转载,仍需注明出处。(联系电子邮件:timesbusiness@163)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亿航智能产品成熟度低,技术存缺陷仍缩减研发投入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