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53字,读完约25分钟

1月8日,2018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两名科学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78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名外国专家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通过评估的三大项目中,88.2%得到了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其中,自然科学奖的支持率为97.4%。在进步奖中,企业参与了108个项目,占76.3%。获胜者仍然主要是年轻人和中年人,第一名的平均年龄是54.9岁,最年轻的是38岁。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解放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什么样的人和成就可以获得最高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让我们看看他们有多好!

刘永坦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湖北武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著名雷达和信号处理技术专家。他是海洋探测新系统中雷达理论和技术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第一院士。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钱七虎,1937年10月出生于江苏昆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防护工程专家。从事防护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60余年,建立了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接地、穿地爆炸、新型穿甲弹穿地爆炸等工程防护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重大技术贡献奖、何李基金科技进步奖等。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刘永坦:看一千英里,修复我的海洋和边界

刘永坦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湖北武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著名雷达和信号处理技术专家。他是海洋探测新系统中雷达理论和技术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第一院士。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40年来,他领导和培养的创新团队率先在中国开展了新系统雷达的研究,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第一个新系统雷达站建成并成功应用于工程,为保卫祖国的海洋和边界发挥了强大的作用。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刘永坦是一个“极其”聪明、诚实的白发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80多岁时思维敏捷,谈起他一生热爱的雷达技术,他充满热情。当谈到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感觉时,他是谦逊而简单的。“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在优秀的国家环境下做了一些事情,我也依靠团队的力量。赢得这个奖项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团队的荣幸。”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雷达相当于人的眼睛,它能保护你能看到的海岸线。刘永坦是一位愿意努力工作的科学家。在过去的40年里,他除了一个职业——新的海洋雷达系统之外,没有什么可关注的。他也是一位真正务实的科学家。在成为中国新型海洋雷达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创始人后,他拒绝“尽快接受它”,并推动其在工程上的应用。他把中国“海防长城”的雷达“视距”提高了五倍多,完成了“长眼修海修边”的壮举。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苦难造就英雄。

个人命运取决于民族运动。刘永坦生活的每个命运节点都与祖国的大趋势紧密相连。

抗日战争期间,他逃过了南京大屠杀。

1936年12月1日,刘永坦在南京出生。他的父亲是浙江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叔叔是中央大学的教授。然而,这个国家陷入了困境,这个温暖的学术之家不得不在乱世中被战争笼罩。1937年冬天,不到一岁的刘永坦带着家人逃离了南京,侥幸躲过了可怕的南京大屠杀。"我的家人在大屠杀前离开了南京,以后也不会再去了!"回忆起童年的逃亡生涯,刘永坦仍然清楚地记得这条路线:从南京到武汉,然后到宜昌,再到宜昌农村,然后到重庆,再从重庆回到南京。“谭勇”这个名字不仅是家人对他一生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一个强大国家的深切期盼。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解放后,他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年实施的。正是在这一年,刘永坦以优异的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并决心为祖国的工业化事业奉献自己。经过三年的学习,刘永坦作为一名预备教师,被送到清华大学学习无线电技术两年。1958年,刘永坦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无线电工程系的成立,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师。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1965年春,刘永坦承担了“单脉冲延迟接收机”的研究任务,主持并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不幸的是,在他完成人生的第一项研究任务之前,“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1970年,刘永坦插队定居在黑龙江省武昌县。除了繁重的稻田工作,他还抽/研究他所携带的专业文献。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他说:“为了爱国,我们必须真正了解我们的国家。千千成千上万的农民不是都在努力工作吗?我有什么可抱怨的?”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改革开放后,他没有困惑就出国深造了。

经过两年多的权力下放,刘永坦于1973年重返校园。1978年8月,正在松花江沿岸抗洪修堤的刘永坦接到通知,要他参加选拔留学生的考试。这是改革开放后公立学校第一批出国留学的机会。标准很高,有深厚基础的刘永坦被录取了。经过半年的强化外语培训,1979年,刘永坦以公开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系,师从国际著名雷达权威谢尔曼教授。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英国是雷达技术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雷达是英国人在1935年发明的。出生于1936年的刘永坦经常笑着说他和雷达同龄。“改革开放对我影响很深。出国后,我想,如果我落后这么多,我该怎么办?努力赶上!”看到英国的进步,刘永坦开始了他不屈不挠的反攻之旅。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他以实验室为家,努力工作了一年多,有效地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完成了高精度信号处理器的开发,成功地解决了当时英国实时海况测量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正是这种科学研究激发了刘永坦,并使他对新的雷达系统产生了兴趣。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刘永坦非凡的才华得到了高度认可。谢尔曼教授评论说:“刘永坦完成的信号处理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在他的研究结束时,伯明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研究员的头衔,并雇用他以优越的待遇留在学校。刘永坦婉言谢绝,并于1981年踏上了返回中国的航班。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吉姆·天海·库

此时,急于回国的刘永坦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为祖国开发一种新的雷达系统。

雷达是现代战争的“千里眼”,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起着关键作用。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刘永坦,一直有“中国必须强大”的愿望,选择雷达作为方向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选择新的雷达系统呢?它与传统雷达有什么不同?

那时,传统的雷达是微波雷达,它以直线传播,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使得中国的海防雷达变得“近视”——中国的海岸上几乎没有山,而部署在海上的雷达只能看到几十公里;然而,中国的海洋陆地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用传统雷达,有效监测范围不到20%。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因此,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新系统的雷达,这种雷达可以在转弯处展开,而且可以看得足够远。它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微波雷达的波段,代表了现代雷达的发展趋势,在航空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测、沿海经济区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21世纪雷达”。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选择这个方向需要勇气——新系统雷达在国外也是一项新的、不发达的技术,没有先例可循,而且它也阻挡了中国的技术;此外,几年前,当刘永坦选择这一方向时,国内相关单位也曾尝试过这一技术,但由于难度大、技术储备不足等诸多因素,并未取得成效。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选择这个方向也需要远见——刘永坦有足够的科学素养来预见新系统雷达的前景。如果新系统雷达实现了海防和“护目镜”,它可以实现对海洋陆地区域的全覆盖;他还可以看到新雷达系统的困难以及如何组织技术研究。

回国后,刘永坦多次到北京有关部委寻求支持。“这个雷达可行吗?你能解决其他雷达不能解决的问题吗?我一直在回答这些问题。”刘永坦说:“最后,前航天工业部的预研究部支持这个项目,使它可以人才。”

他还得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支持。“这件事很尴尬,可能不会有结果。”刘永坦说,但学院仍然支持他组织一个由六人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开始解决关键问题。

张宁在六个人当中。那时,他刚刚大学毕业。他回忆说:“为了离开我,刘老师把我的爱人从湖北调过来,后来帮我解决了房子的问题,还提拔了教授。”现在回想起来,张宁感觉好多了。他说:“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人认为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很多项目都是基于国内对国外想法的跟踪,但是我们的系统在国外是没有的。刘老师从科学家的角度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带领团队在各种困难和疑虑中坚持不懈。这非常困难。”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许是第一个博士,毕业后成为这个项目的骨干。“我钦佩刘先生的勇气和责任感。刘先生刚从国外回来,还是一名副教授。如果项目半途而废,将对他的个人发展非常不利。但他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是考虑到了国家的需要。”

新体制雷达面临着比常规微波雷达大几千倍的各种干扰,技术挑战极高,因此有必要重新建立理论和技术机制。简单地说,它需要消除无数海浪杂波的干扰,人们使用的各种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以及从天空空电离层发射的电磁波的干扰。“我们必须消除比目标信号大数百万倍的杂波信号的干扰,并使目标滑出。”刘永坦激动地说。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1982年,得到国家支持,立项前期研究,1983年通过总体方案论证报告。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完成了数千次实验,获得了数万次测试数据,刘永坦主持的“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项目取得了成功,关键技术的诸多突破为我国新体制雷达的成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新雷达系统从预研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应用和基础研究项目。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实际上是在提炼宝刀

一般来说,高校主要从事关键科学技术的概念研究和基础研究。在这一步,刘永坦团队已经完成了前期研究任务,并可以完成标题报告。然而,更现实、更务实的刘永坦认为,“纸上谈兵”是不够的,该国需要一个真正的雷达实验站。1986年,刘永坦开始研究新的雷达实验站。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他们在一个偏远的沿海渔村以低廉的价格租了一个废弃的疗养院作为实验场所。刘永坦的长子刘兴钊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在这个实验基地工作。他回忆道:“我父亲的团队能够走到今天,不仅是为了学术追求,也是为了打造一个有用的系统。”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雷达实验站建立时,资金困难,有些人退出了。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小组决定自筹资金建造一个空间站。半岁多的刘永坦在阳光下和雨中为每个人安装了天线。烈日曝晒皮肤,弄湿了衣服。超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消耗把刘永坦撞倒在病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他有几个月不能下地行走...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1989年,中国第一个新雷达站建成。1990年4月,雷达站完成了整机调试。1990年10月,由多个国家部门联合召开的评估会议宣布:“新系统雷达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刘永坦在验收会上被誉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因为他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培养了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高技能研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6岁。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新型海上雷达天线阵(数据照片)

1991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实验站建成了,刘永坦满意了吗?不。他还想把新的雷达系统从单一的实验站推向工程和实际应用,这样它就可以应用到中国的海洋和沿海地区。

这是一个大项目,刘永坦再次决定为了正义放弃小利润。得知他的决定后,所有队员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全力支持的决定,这深深打动了刘永坦。他们说:“刘先生勇敢无畏,善于团结大家共同解决问题。”我们有信心跟随刘先生。”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1997年,新雷达系统正式获得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总体单位承担了研发工作,这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他们与航天科工集团和电子技术集团的几个研究所合作,组建了一个大型团队。

这是一场长期的斗争。在十多年的奋斗中,刘永坦院士因年事已高,免去了总指挥、总设计师的职务,把接力棒传给了年轻人。在他的大力推荐下,他的学生将承担第一线的战斗:许荣庆教授将担任总指挥,张宁教授将担任总教师。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回顾从实验现场到实际应用现场的这些年,团队成员都在哭: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困难和空·怀特仍然需要解决和填补。此外,由于地区环境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

“这些住在哈尔滨的队员经常要工作两三个月才能回来休息几天。春节过后,团队成员经常不得不离开他们在测试场地的家超过半年。当任务紧急时,他们必须每天三班倒工作。”刘永坦慈爱地说道。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刘永坦团队再次成功地完成了任务。2011年,它在中国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全天候、全天候和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系统雷达。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雷达相比,中国的雷达系统规模更小、距离更远、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国海洋远程探测技术的重大发展。2015年,该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专注于新的目标。该团队成员殷胜教授回忆说:“2015年获奖时,我问刘先生,新的雷达系统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当它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时,会面临很多困难。您想继续吗?”刘老师说你应该能在关键时刻坐在冷板凳上。"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下一步,我们还想解决新系统雷达的小型化问题,以便它能得到广泛应用。”刘永坦说:“如果你想为你的国家做点什么,那将是一辈子的事情。”知识分子要钱有什么用?我们最大的动力和坚持就是为国家的力量做出贡献。”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钱七虎:致力于服务国家,反映单鑫,铸造盾牌和加强军队

钱七虎,1937年10月出生于江苏昆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防护工程专家。从事防护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60余年,建立了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接地、穿地爆炸、新型穿甲弹穿地爆炸等工程防护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重大技术贡献奖、何李基金科技进步奖等。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对许多人来说,钱七虎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在以往的报道中,中国工程院第一院士除了偶尔出现在学术报告中,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这位白发老人虽然已经82岁了,但仍然精力充沛。今天,他仍然保持着早年洗冷水澡的习惯,每周至少游泳两次。用他的话说,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现代保护工程理论的创始人,保护工程学科的创始人...如果对核武器等破坏性武器的研究是制造矛,那么对防护工程的研究就是铸造盾。用尽一生的努力,为我国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现在,面对一个接一个的赞扬和掌声,钱七虎笑了,他最喜欢的头衔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国家派我出国学习防护工程,也就是说,它给了我信任."

用今天的话说,钱七虎年轻时是一个真正的“校长”。

在中学,他在6门课程中的4门中得了100分。那一年,上海代表团去朝鲜看望志愿者,其中一个慰问就是他的成绩单。后来,响应国家号召,他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六年里,他只回家一次,假期里主动留下来学习。他从未见过闻名全国的松花江雪景。当他离开学校时,作为全年唯一的一体化毕业生,他被送到前苏联的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继续深造。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这一次,面对学习迟到多年的苏联,钱七虎更加渴望学习:除了家庭作业,他最大的爱好是去书店看书买书,并且多次上街。他在苏联呆了六年,但是他从来没有去过一个景点,甚至是著名的列宁陵墓。直到上世纪90年代,该协会才在俄罗斯召开会议,弥补了这一遗憾。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钱七虎只知道如何学习,1965年他从学校回来了。根据组织安排,他担任了原Xi安工程学院的教师。当时,世界正面临核武器的威胁。“保护工程是我国的地下钢铁长城。矛已经升级了,我们的盾也会及时升级。国家派我去国外学习防护工程,这是对我自己的信任。”从那以后,为中国设计一个坚不可摧的钢铁盾牌成了他一生的目标。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20世纪60年代末,戈壁沙漠发出巨大的噪音,沙漠中升起了蘑菇云...一群穿着防护服的科学研究人员迅速冲进核爆炸中心调查爆炸现场,钱七虎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奉命设计空军用飞机库的防护门。

“如果门打不开,飞机出不去,你就无法反击敌人。”钱七虎发现,虽然飞机库的防护门没有损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损坏,但防护门严重变形,无法打开。该怎么办?他首先想到的是,改进后的防护门的相关设计计算采用了传统的人工计算模式,采用了先进的机械计算理论和计算设备。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理想”是满的,而现实是瘦的。当时,先进的计算设备是一台大型晶体管电脑,这在公司里是没有的,而且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它,所以他们只能利用节假日和别人吃饭睡觉的“时差”。有了“金刚钻”,你可以像面对天书一样面对电脑手册,而整个团队又一次傻了眼。“出拳有反抗的手段”。钱七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啃着这本“天书”。两天后,当他再次站在队员面前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可以在电脑上操作!”原来,在两天之内,他不仅明白了“天书”,而且开始编写大型防护结构的计算程序。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咬青山不松口后,钱七虎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阻力最大的机库防护门。然而,由于繁重的科研任务,我经常不能按时吃饭,不久我就收到了“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医学诊断证明。

身体发出了任务成功完成的信号,该休息了。研究成果通过后,他趁热打铁开始编写《有限元法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这时,严重的胃肠疾病还没有痊愈,而长期的疲劳已经诱发了痔疮。疼痛使他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坐在办公桌前,所以他趴在床上看书写字,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时间会有回报的。这本书是在床上写的,出版后不久就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得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奖。在1979年召开的全国学术会议上,仅钱七虎一人就入选了8篇保护工程前沿论文和研究成果,震惊了学术界。1980年,既不是助教也不是讲师的钱七虎被评为副教授。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那一年,他43岁。

“大脑使用得越多,它就越灵活。作为一名科学家,你必须永远是一个‘蓄水池’。”

敏锐的洞察力,这是熟悉钱七虎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这从一系列的“率先”可以看出:空空气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在国内首次应用,解决了防护工程中孔口防护的一系列计算问题;率先在土壤中发展灵活轻便的野外防护工事,并解决当时迅速修建大量工事的迫切需要;国内第一套空中型核爆炸压力试验模拟装置首次研制成功,为地下工程防护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即反深钻武器防护工程的系统研究。

“矛”和“盾”在攻防对抗过程中总会碰撞出新的“火花”。随着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高科技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在高度透明的战场上,防护工程往往是“无法隐藏和抵抗”的。

《孙子兵法》说:“好的守军藏在九处之下”。在信息战中,伪装和防护不是“无能为力”,而是综合防护、土木工程防护和信息防护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钱七虎提出了建设深埋地下超高电阻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

十年磨一剑。他带领团队一个个克服困难,为反钻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中国战略工程的安全安装了“金钟罩”。

敢于攀登的人永不止步。

“许多桥梁建于19世纪,许多高层建筑建于20世纪。21世纪将是地下建筑开发利用的世纪。”早在1999年,钱七虎就敏锐地意识到,地面空的利用率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当时,他首次提出了开发利用地下空房的战略,并组织编制了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的地下空房规划。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随着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室的开发利用已经深入:深度超过千米甚至上千米的矿井,深度超过千米的引水隧洞。所有这些underground/きだよ 0号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会遇到一些关键问题,如高地应力和高温下深部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尤其是岩爆。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钱七虎空深部地下洞室的安全开发与利用已经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攻克了困扰世界岩石力学多年的16项关键技术,解决了近30个技术难题。“这是中国同行在发展岩石力学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一个令人钦佩的例子。”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费尔赫斯特评论道。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然而,科学没有平坦的道路。“大脑使用得越多,它就越灵活。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们必须永远是一个“蓄水池”,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出差时,无论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钱七虎都会为自己准备一些阅读材料。平时在家里,除了吃饭、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他只有两样东西,“阅读信息和改变信息”。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老人骑着马,瞄准了几千英里。现在正值壮年的钱七虎仍然没有闲着。纵观他2018年6月以后的工作安排,他每个月都有几个活动,涉及五个省市,还有一个国际学术会议。

“做生意就像爬山。只有不断争取进步,不断挑战一个又一个高峰,科学发展才能走在前列。”钱七虎说,他应该像“雷达”和“海绵”一样,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捕捉和保存大量的科学研究前沿信息。

“国家需要什么,科学家的兴趣应该在哪里”

伟大的老师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

昔日的伶仃洋是中国人心中的痛。如今,这座被称为“工程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东西两岸,连接着香港、珠海和澳门。钱七虎是为这座桥的建造贡献智慧的专家之一。

“国家需要什么,科学家的利益应该在哪里,我们必须从国家的全局考虑问题。”至于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建设方案的建议,钱七虎的意图是好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长约6公里,有必要确保伶仃洋将来建成后能够通过30万吨级游轮。钱七虎综合考虑了海流、涌浪、沉降等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隧道工程领域的创新必须既开放又稳定."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沪武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委员,钱七虎对这些长江隧道的施工方案提出了方向性修改意见。

1992年,珠海机场扩建,用了两年时间,建成了一个能让大型客机降落的机场。然而,位于三灶岛南端的堡垒山成为机场扩建的天然屏障。“炸毁堡垒山!”消息传出后,顾问和谈判人员来到了现场,但他们很快又陷入了沉默。

爆破总量为1085万立方米;50%的土石方应一次性爆破入海,50%的土石方应松散破碎;将半座山扔进海里需要数万吨炸药,山外600米和1000米的两个村庄必须安全,房屋不得倒塌...搞清楚炸堡垒山的真正困难后,每个人都开始犹豫了。“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在关键时刻,时任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的钱七虎发表了履行军令的书面承诺。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12月28日,珠海三灶岛,在爆破工程现场总指挥的指挥下,在程控雷管的精确控制下,将12000吨炸药和数万枚雷管分成33批,在38秒内逐一引爆,爆炸当量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60%。到目前为止,这一爆炸仍保持着直列式条形药包爆破当量的记录,不仅吹响了珠海特区改革的新号角,也开拓了我国爆破技术的新应用领域。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根据规定,参加学院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的同志得到了一笔可观的奖金,总部坚持要给他一份,但他坚持不要一分钱。“如果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名利,那么你的关心总是朝着个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你建立了以国家为基础的价值观,你就关心国家、民族和人民。”钱七虎说。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缺钱的钱七虎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1993年5月,钱七虎带着一个代表团去佛罗里达州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他们选择了一家租金低廉的酒店。会餐很贵,他们住的房间正好有煤气灶,所以他们和另外两个同志商量,不吃会餐,买些鸡蛋和蔬菜,回来自己做饭,既省钱又好吃。当他们换飞机时,他们在路边找到了一家汽车旅馆。三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回到医院后,他把这次美国之行省下的400美元全部交给了财务部。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有一次,他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他看到随行的工作人员家里有两张床,所以他把会议上为他安排的套房退了回来,他们睡在同一个房间里。其他人说他不会喜欢它。钱七虎说,共产党的官员是带头吃苦的官员,不是带头享乐的官员。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心里都有数。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然而,你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留给家人的时间就越少。

“我有任务,去吧。”在那些日夜工作的日子里,钱七虎像许多从事绝密项目的科学家一样,只能在离开时把这六个字留给家人。几个月后,他悄悄地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与他深爱的妻子分居16年后,他们终于在1981年在南京团聚,但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很少关注妻子和两个孩子。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1988年,钱七虎的儿子高考落榜。出于担心,医院的其他领导和招生部门的同志都站了出来。当时以400分以上的成绩进入我们学院并不难。“医院里其他亲戚的孩子应该照顾吗?每年招生时,你怎么回答这么多问题?”他礼貌地拒绝了所有人的好意,并说服他的儿子根据录取分数线参加当地一所大学的自费走读。

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钱七虎说。如今,每当他有时间,他都会陪妻子散步。他们手牵着手,一起看日落和日出。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后老人有多牛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