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8字,读完约4分钟

Mameiruo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二个“十年”结束之际,区域协调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问题,改革和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城乡一体化。

事实上,近两年来,区域发展竞争备受关注,从城市发展前景——天津发展的瓶颈、镇江的债务难题、杭州新贵的加入,到区域发展——东北转型、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竞争,乃至2018年特别活跃的区域“抢人大战”。

区域经济:看什么与为什么

尤其是最近几天,南北发展不平衡的话题正在升温。据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而南北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将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36个主要中心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后,可以看出2006年东部地区占36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3%,比西部地区高26%。2018年,这一差距逐渐缩小至16%;相反,南北差距已经从本世纪初的10%扩大到18%。即使都在西部,西南比西北强,都在东部,东南比东北有明显的优势。

区域经济:看什么与为什么

分析区域经济实力,只看gdp指数是不全面的。企业活力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代表。截至2018年底,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3567家,东北和西北地区明显偏弱,东南地区优势明显。其中,广东、浙江和江苏分列前三位,分别为586、431和400,北京、上海和山东分别为316、283和194;从增量来看,特别是从香港上市的增量来看,2018年珠三角和长三角的IPO数量占绝大多数,而京津冀地区的IPO数量大幅下降。尽管北京仍有一定优势,但其竞争力已逐渐减弱。

区域经济:看什么与为什么

南北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流动性的差异。根据各地公布的常住人口数量,2018年广东、浙江和安徽的常住人口增量分别达到177万、80万和68.8万,在公布数据的地区中排名前三。事实上,在北方传统的优势地区,如天津、山东,常住人口的正增长依赖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而不是吸引外来人才。特别是山东省,扣除自然人口增长后,实际常住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

区域经济:看什么与为什么

产业结构差异。人口流动性的差异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差异。从东北、华北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到西北边疆的军事防御中心,华北在建国初期曾是新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即使是现在,上述领域仍然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商业化的浪潮下,从深圳到江浙,民营经济已经迅速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动能。尤其是在新技术和新形式的交替之后,谁最快适应市场,谁就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过去的40年里,南方已经落后了。

区域经济:看什么与为什么

然而,新动能和新产业的竞争优势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南方在这一轮发展中形成了比较优势?对此,经济理论也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资源诅咒。资源诅咒是指国家拥有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却形成低工业化、产业转型困难和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困境。以前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如此。

区域经济:看什么与为什么

当然,先天优势导致的创新滞后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广东等地毗邻港澳,福建、江苏、浙江等地与东南亚等地交流频繁。对外开放中形成的互动和相互促进进一步成为新的比较优势。

当然,近年来区域竞争也形成了新的特点。根据区域特点,不同申报名称的改革试验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探索不仅与该地区享受的政策红利有关,而且更有可能成为未来新体制的突破点,进而享受真正的改革红利;Xi等地采取了“放宽定居政策”等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措施,试图从最根本的“人”中激活和挖掘最有效的生产力。当然,如果要将这一轮人才政策转化为区域发展的驱动力,就不可能仅仅依靠短期的利益刺激和政策放松,而是要依靠中长期高效的人才和物资利用发展模式。目前,除了杭州在这一信息浪潮的发展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外,其他非传统热点城市仍在探索自己的道路。

区域经济:看什么与为什么

没什么好问的,不管是北还是南。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将实现协调互补的宏伟蓝图,这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过程中,10年甚至30年的比较优势可能被新一轮发展所掩盖。各地真正需要做的不是原地不动,吸引和留住真正具有创新精神、不断适应新挑战的人才,为他们创造最适合的发展环境。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区域经济:看什么与为什么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