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74字,读完约7分钟

阅读技巧

四川成都有1600多万常住人口和2000多万实际管理人口,有255个万人以上的商品住宅小区...城市在发展,市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公平保障、个人权利和居住环境。如何充分体现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如何充分满足市民的合理需求,实现城市发展的持续加速?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面对新的发展形式,成都将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作为城市转型的重点,调整管理体制和工作职能,积极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探索新的治理路径。

“崔媚儿!商店前面的下水道又堵了。”“崔梅!扔掉街上的垃圾。真臭。”“翠梅!今天腰鼓队什么时候锻炼”...谁是“崔美儿”?"魏,我们看着女娃娃长大,说话,做事,做好事."成都市新都区尹正社区的所有邻居都很熟悉魏。“崔美儿”还有一个身份,她是尹正社区的支部书记。几乎成都的每个社区都有魏这样的角色。他们热情、耐心,为群众做了许多实事。他们的能力也是社区治理水平的体现。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英里’,可以影响到每个社区和每个居民。”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委员会副主任郑志祥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成都市把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作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工程,强化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遵循特大城市治理规则,加快构建多元参与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共同治理、共同发展,将“生活城市”和“休闲首都”的鲜明特色融入城市发展,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共处。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改善生活环境

社区治理中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停车困难问题突出,空社区街道的占用严重降低了居住性;家庭护理服务发展滞后;优质公共服务产品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并存。这就要求社区治理必须继续做“补充”。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社区工作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特别是社区改造涉及到大量的人,所以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召开党小组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和企业动员会议,反复宣讲,告诉每个人只有通过彻底的治理,社区才能有更好的前景。”魏介绍说,由于小区占地面积约285亩,常住人口4149人,小区风格改造于2017年底正式启动。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魏告诉记者:“社区改造前,基础设施老化,流动商贩经营秩序混乱,私拉乱骑现象突出,治安和消防隐患集中。下雨天,混有污水的雨水有几天不能排放,太阳一照,就发臭。”

作为新都区首批接受治理的社区之一,2017年12月,该社区开始圈地拆迁,共拆除违法建筑14000多平方米。“在2018年的雨季,所有的雨水都流入了管道,街道干净清爽。每个人都说‘好好改变’。”魏告诉记者,由于社区公共管网的全面更新,道路改造和立面改造齐头并进,街道和车道整洁,有自己的特点。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为群众服务,应该以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新都区桂东社区所属的五四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充分遵循了这一原则。

李刚琼,57岁,已经在五四社区生活了20多年。她向记者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的社区包括福利房、公租房、拆迁房和商品房,30多个单元组成了9个自己封闭的小房子,这是一个典型的中间建筑和中间庭院的社区。“除了随意停车和私人建筑,改造前社区有9个门可以随意进出,安全隐患很大。”李刚琼告诉记者,2017年底,刚听到社会要转型的消息,大家纷纷议论:会不会变?如何改变它?你能纠正它吗?特别是,很难说服居民拆除非法土地。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走访家庭,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党员干部带头违法,充分了解社会情况,积极采纳群众建议。党员唐磊首先拆除自己的杂物棚,并积极到其他非法居民那里去摆事实、讲道理和做工作。”桂东路社区书记李冬梅告诉记者,五四社区2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300米的围墙已经全部拆除,50多间杂物间已经清理,近10间废弃的警卫室已经拆除。九个分开了十多年的小院子终于被整合在一起了。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安全通道已经清理完毕,还有更多的停车位。九道门只有前门和后门,进出时也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在五四社区,记者看到了宽敞的庭院、干净的环境、各种健身设施和居民们热情的笑脸。

“围绕棚户区改造、旧庭院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居民高度关注的难点问题,坚持党组织动员和引导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充分讨论,各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引导群众进行模拟拆迁和居民自治。转型和其他工作。”郑智说道。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据悉,目前,成都已实施了327个旧庭院改造项目。有143个"微绿地"项目,112个特色街区改造项目,1918个后街小巷,社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成都还致力于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不断完善社区生活服务模式。以社区综合体为载体,植入教育、医疗、家政、餐饮等项目,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加快社区书店建设,打造“15分钟公共阅读圈”。将天府文化融入社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凝聚社区共识。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输血”变成“造血”

一年多来,成都通过提高服务效率、简化管理、最大限度下放权力,减轻了各社区的“负担”,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大学周边商业圈的优势和地铁的商机使尹正社区的商业发展非常繁荣。为了给社区更多的“造血”功能,新都区大胆尝试支持社区成立第一家服务企业。

2018年4月12日,成都新都区尹正金瑞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2018年7月,金瑞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拍卖方式将尹正社区7个售货亭的经营权转让给社会。“我没想到反响会这么好。来自省内外的100多名竞标者参加了拍卖。”社区居委会主任、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表示,7个售货亭的年经营权在两个多小时内进行了拍卖,最高竞价12.2万元,最低竞价10.8万元,社区企业收入70多万元。“预计三个商业项目在社区正常运营后,年收入将超过200万元,这些钱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和社区服务。”陈对说道。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4月8日,记者来到新都区东环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右侧的房间是展示居民手工艺品的地方,左边不远处有一个“时间银行”。你可以在这里“存放”你的志愿服务时间,时间可以用来兑换积分,积分也可以用来兑换实物,包括手工艺品。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我们通过项目体系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例如,以手工业生产为例,项目负责人可以召集居民参与,邀请专业教师过来培训。培训结束后,项目可以向社区申请“小额风险投资”。这笔钱可以用来购买材料和询问老师。产品可以出售,收入一方面可以用来维持项目的后续支出,也可以捐给社区小额基金池。”李冬梅向记者介绍。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成都市社会管理委员会改革协调处处长张帆告诉记者,针对社区资金和人力资源失衡等突出问题,成都市努力完善社区资金保障的激励机制,让基层群众有钱做事。例如,建立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专项保障资金和激励资金双轨并行机制。2018年,成都市和县直接向社区拨款15.9亿元用于社区发展和治理,并推动成立了200多个社区基金(协会)。

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2017年8月,成都市成立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这是一个负责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改革的职能部门。不难看出,成都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了完善的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新机制,初步实现了城市的变迁、市民的感受和社会的认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常陆)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成都市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调查:共建共治共享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