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4字,读完约3分钟

□潘庆

1996年,36岁的蔡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人,辞去工作,在台湾开了一家泥塑工作室“蔡”。十年后,由于丈夫的职业需要,她来到了上海,一个陌生的城市,试图在大陆开辟一个新天地。

当时,许多上海人甚至不知道粘土是什么,蔡创业的梦想不可避免地落空了。有点失望,她决定等待。在"沉淀"的岁月里,蔡跟随中国画家丁学习工笔花鸟山水,从而研究如何使泥塑创作更富"中国元素"。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速,蔡的生涯终于迎来了一个合适的发展机遇。企业不断询问合作事宜,越来越多的人想向蔡学习泥塑技艺。2017年,应台商廉泰瑞的邀请,“彩泥堂”正式落户上海麦可江文庄公园。

在承接企业团建项目的同时,“彩泥堂”还开设了泥塑、绘画等多种课程。在蔡的学生中,除了缓解职场压力的白领之外,还有更多的内地年轻人有着同样的创业梦想。

“中国大陆的文化和创意产业前景看好,各种diy流行是‘采矿池塘’的机遇。”蔡说,她不怕培养更多的竞争对手,因为对于手工业来说,越多的人打市场,就越“活跃”。

高志红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创建了一个玻璃创意工作室。2001年,与同行合作创办的玻璃器皿厂迁至上海,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多年来,高志红团队开发的十二生肖和花玻璃工艺笔赢得了无数奖项。一个玻璃吊坠受到了灿烂的银河的启发,用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已经成为许多mainland China年轻人喜爱的“爆炸模型”。

为了让更多的大陆人接近这种传统的玻璃加工技术,高志红创立了欧豪品牌,并在奉贤区建起玻璃观光工厂后,在麦可江文庄公园也出现了diy体验店。

从“工厂”到“车间”,源于外贸环境的变化,也得益于内地文化创意市场的兴起。许多来自mainland China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体验玻璃的美丽或学习一项技能。

“这个行业注重师徒传承。手工艺的培养需要时间来积累,需要工匠的坚持和专注。”高志红表示,面向“高端客户”的创意工作室就像为神秘的玻璃艺术打开了“大门”,虽然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阶段,但未来的机遇依然值得期待。

台商凭“手艺”圆创业梦

与追求“完美”的蔡、不同,花莲的蔡更喜欢“残缺美”。他的主要业务是高尔夫教练,业余时间在麦可江文庄花园经营一个小茶室。除了邀请朋友喝茶聊天,蔡还花了更多的时间给损坏的茶碗和旧铁锅赋予“新生命”。

建盏产于福建省南平市,因“茶而生”,素有“窑中一色,窑中一色”之称。蔡有一次在南宋买了一盏破灯,用大漆、夏布、瓦灰和金箔把它修成心形,并在灯壁上精心画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这个从废品中诞生的禅心,也成为他最引以为豪的作品之一。

台商凭“手艺”圆创业梦

看似诗意的修复过程实际上充满了艰辛。创业之初,蔡因为对漆过敏,多次发痒、起水泡。不过,蔡还是乐在其中。“残疾人,禅者也。”在蔡看来,如果你知道如何容忍残疾,生活会更好。

从熟铁到木工,从雕塑到皮革饰品。在迈克江文昌公园,有更多的台湾同胞有着高超的技艺。被mainland China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和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市场所吸引,他们来到上海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用“手艺”追求自己的创业梦想,同时促进传统技能的传承和创新。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台商凭“手艺”圆创业梦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