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2字,读完约4分钟

年初,COVID-19突然爆发肺炎,迫使许多行业按下“暂停按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但明确指出要引导各方集中精力抓好“六个稳定”和“六个保证”。

疫情爆发时,正值一年一度的春节高峰期。国家铁路集团首次响应上级号召,及时调整运力,将“重点”转移到防疫物资运输上来;随着疫情的好转,国家确定了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出了搞好“六个稳定”和落实“六个保障”任务的要求。铁路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为“六稳”、“六保”注入了活水。

铁路为“六稳”“六保”注入“源头活水”

把“活水从源头上”注入“六保”和“六保”,最重要的是努力“融化”。铁路部门按照“保证开放、保证建设、保证开工”的顺序,加快铁路建设,促进各行业的融合发展。

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6月2日,桂南高速铁路广西段夷陵岩双线大桥箱梁顺利架设,整体工程进度过半;6月3日,京安雄城际铁路河北段开始全线贯通...一系列铁路建设促进了机械、基础设施等行业的融合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铁路工作重点已从疫情防控转向防控常态化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完成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铁路为“六稳”“六保”注入“源头活水”

在“六保”和“六保”中注入“源头活水”,最重要的是在“精准”中寻求实效。俗话说,如果你想致富,先修路。铁路部门要充分发挥交通扶贫在扶贫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提高交通扶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构建准确扶贫的幸福之路。

铁路为“六稳”“六保”注入“源头活水”

自2002年以来,铁路共投入各种援助资金1.56亿元,用于机械维修的旱地3.13万亩,新移民村12个,桥梁15座,道路30多公里。疫情期间,国家铁路部门共推出319列复工复产专列、81列公益性慢车、1372节车厢,运送35.6万人次...铁路一条接一条地使用,一串数字变成了人民福利的“先锋”,为扶贫贡献了强大的铁路力量,拓宽了消费扶贫、工业扶贫等新的扶贫领域和方式,极大地改善了落后地区的交通条件。农民工出行路线畅通,就业市场距离缩小,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在“六个稳定”、“六个保障”工作中突出“覆盖民生”的底线思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注入“燃料”。

铁路为“六稳”“六保”注入“源头活水”

向“六保”和“六保”注入“源头活水”,最重要的是在“反向”上稳步上升。疫情期间,中欧列车运行正常,成为高效的国际运输“黄金通道”,保证了进出口贸易的顺畅有序。它不仅对促进企业复工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促进了稳定外贸和外资的工作,为国际贸易“逆势而上”奠定了基础。

铁路为“六稳”“六保”注入“源头活水”

从1月到4月,作业和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24%和27%,累计运输近8000吨防疫物资,成为欧亚大陆之间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事实上,在中欧列车畅通无阻的背后,既有国家铁路部门的执着努力,也有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欧列车才得以逃脱“中国速度”,传递“中国力量”,通过疫情的烟雾展示“中国形象”。

铁路为“六稳”“六保”注入“源头活水”

把“活水从源头上”注入“六保”和“六保”,最重要的是对“卓越”大惊小怪。为乘客提供最好的旅行服务是铁路一贯的“主旋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铁路部门应坚持以疫情防控和优质服务为重点,围绕疫情防控要求继续落实各项措施,引导和督促旅客做好自我防护,加强防控要求的落实,使防控工作永不放松。同时,要努力完善各项服务措施,让广大旅客感受到新的服务,树立新的服务形象。

铁路为“六稳”“六保”注入“源头活水”

虽然路很近,但不可能做到;虽然很小,但这是不可能的。向“六保”和“六保”注入“源头活水”。铁路是不可缺少的。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铁路部门将重点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推进疫情防控与优质服务同步实施,全面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努力擦亮铁路“金字招牌”,为经济社会优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李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铁路为“六稳”“六保”注入“源头活水”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