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2字,读完约6分钟

见习记者张

去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香港新区总体规划》。其定位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特区”,其“五大自由”和“一个便利”的制度体系备受业界关注。在过去的一年里,临港新区的体制创新和改革实践是什么?未来我们应该在哪些领域加大探索力度?近日,记者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所副所长孙元欣。

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孙元欣说,一年来,临港新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重点产业配套政策出台,一批项目落地。他认为,新临港区今后应围绕“五个重要”,深化落实“五个自由”和“一个便民”制度创新,在突破国家“瓶颈”技术领域上有所作为。

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同时,他建议上海市人大可以对新港区进行地方立法,扩大新港区制度探索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挖掘新港区的制度价值。

在过去的一年里,近200项改革任务正在实施

《证券时报》记者:你如何评价临港新区一年来的改革实践?

孙元欣:一年来,临港新区建设体现了“规划第一”、“资金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的理念,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具体体现在:

一是总体规划中的改革项目正在实施,约有150项任务,参照浦东新区的一些任务,又增加了近200项任务。

二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对新港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

三是加快交通和核心地块建设,一批项目陆续落地,形成上海速度。例如,对于特斯拉项目,2019年,特斯拉在临港的超级工厂实现了启动、投产和交付的“特斯拉速度”,这在国际上也非常快。在欧美国家,从项目开始到完工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而在临港新区只需要一年时间。

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总体评价是临港新区第一年仍处于奠基阶段,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证券时报》记者:谈到支持重点行业的政策,今年7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下发文件,宣布临港新区重点行业所得税税率将在5年内下调15%。这项措施对临港新区的重点产业集聚能起到什么作用?

孙元欣:这一政策的作用需要发挥,因为很多登陆新港区的大型项目都是高科技企业,已经享受了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一些投资大的项目还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没有所得税。其中,就集成电路产业而言,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新时期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可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长达10年,在新港区这一政策将会打折扣,但总比没有好,这在未来可能会发挥作用。此外,行业期待着总体规划中的税收政策,即尚未落地的海外人才个人所得税差额补贴政策。

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洋山综合保税区的概念有望实现

证券时报记者:“建立洋山特区综合保税区”也是临港新区总体规划的一个主要观点。今年5月,洋山综合保税区揭牌,首期14.27平方公里通过验收。在你看来,它是否达到了之前的预期?

孙元欣:最初,业界预期洋山综合保税区将开展国际中转、跨境研发以及港口与海港的空联动。第一期可以运营国际中转,但由于面积小,跨境研发尚未落地,空港与海港的联系不明显,预计第二期落地后,洋山综合保税区的设计和构思将进一步实现。

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证券时报》记者:临港新区的金融探索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元欣:临港新区想建一个离岸金融中心,这不是一个实际的建筑。例如,香港的离岸金融中心是一个连接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放在哪里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认识和使用它。建造许多建筑物和引进许多机构作为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古老的想法。

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同样,临港新区也想尝试金融技术的“监管沙箱”。然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试点项目,它并不集中在某个地区,而是得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

当然,新港区的建设只有短短一年时间,更大的发展还在后面,未来还会调整优化。

今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制度创新的探索

《证券时报》记者:你认为新港区的建设未来应该发展到哪些领域?

孙元欣:今后,要加强制度创新的实施和宣传。建议临港新区下一步要突出重点,即围绕“五个重要”,深化落实“五个自由”、“一个方便”。这是中国未来的新体制框架,应该好好探索;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帮助国家突破集成电路、航天空.领域的技术瓶颈目前,香港附近的新区仍处于基本阶段,我希望在未来两三年内看到成效。

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综上所述,新港区的发展应坚持走新路,避免走单纯的招商引资之路。当然,走一条新路并不容易。

《证券时报》记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招商引资,临港新区新道路的承载基础是不是也很薄弱?

孙元欣:这里有一个逻辑关系。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方法、政策和手段应该是原因。例如,促进了"五个自由"和"一个便利"制度的建立,并采取了改革措施,以形成通过体制创新吸引投资的结果,而不是相反。首先吸引投资和制度创新的是空.

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事实上,这个国家在新的港口地区吸引外资的意义不大。新港区在体制方面的探索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问题,仍然需要考虑清楚。国家在新港区需要做什么,是投资还是以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探索?

建议上海市人大对临港新区进行地方立法

《证券时报》记者: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临港新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有什么不同?

孙元欣:临港新区的经济基础可以依托上海和长三角,这是它的优势。上海的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而海南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000多亿元,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另外,临港周边的工业体系相对完整。

当然,临港新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有不同的产业基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的未来目标。可以说,这种差异仍然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们都是在“五个自由”和“一个方便”的制度框架下进行检验的。

《证券时报》记者:就上海而言,你认为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大对香港附近新区的支持力度?

孙元欣:建议上海市人大可以对新港区进行地方立法。地方立法有三个优点。一是具有权威性,体现了上海市人大对新港区建设的支持;二是在新港区扩大新制度的推广和宣传,进一步强调新港区制度创新的价值;第三,在新的制度框架下,新港区与其他工业园区的联系更加便捷,即探索新港区的政策和制度是否可以延伸到上海其他园区,从而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的价值。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专访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临港新片区应着眼于制度创新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