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04字,读完约8分钟

谁接管了中江信托?一次内部演讲揭开了雪松控股公司“防水小屋”崛起的神秘面纱

在这份长达24页的材料中,张进向雪松控股的核心骨干详细透露了他决定持有中江信托的原因,并通过讲述该公司的家族历史和独特的商业模式,证明了该公司可以跻身世界500强公司之列。它不依赖于短期的盲目扩张,而是依赖于20多年的稳健发展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2018年11月2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就中江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江信托”)的股权变更发出批复,同意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松控股”)将接管凌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连于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汉盛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李振辉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中江信托71.3%的股权,股权变更完成后,雪松控股将成为中江信托的第一大股东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除了此次股权交易的较大份额外,中江信托自身的知名度和特殊性也是促成此次交易的原因。

据了解,2016年,中江信托以36.16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9.25亿元的净利润,从2015年的前30名跃升至第六名。然而,当时的情景只是昙花一现,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降幅分别高达73.87%和91.01%。此外,近年来,许多企业在去杠杆化政策的影响下陷入流动性危机,导致中江信托旗下多个信托项目违约或逾期,成为“行业黑马”的“踩雷大王”。再加上中江信托“明日部门”资产的身份,该公司的所有权也有望发生变化。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与此同时,收购方雪松控股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除了新奇之外,公众的怀疑是无止境的:这是什么样的企业?你有足够的财力收购中江信托吗?持有中江信托的目的是什么?

事实上,近年来,雪松控股以其持续的飞跃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2015年,它以593亿元的收入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强。2016年,它斥资48亿元收购了齐祥腾达(002408.sz),并在2017年再次收购。将chinour (002485.sz)纳入其队伍花费了42亿元,2018年它获得了210亿元的收入。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雪松控股在其公司官方网站上披露的上述信息可能不足以回答所有公共问题。近日,投资时报从可靠渠道获得了雪松控股创始人兼董事长张进在雪松干训练营一期的内部发言材料。在这份长达24页的文件中,张进详细揭示了他决定将中江信托作为雪松控股核心骨干的原因,并通过讲述公司的历史命运及其独特的经营模式,证明了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并不是靠短期的盲目扩张,而是靠20多年的稳步稳步前进。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接管“贬值”的金融许可证?

作为唯一在广州成长起来的财富500强民营企业,雪松控股拥有六大产业集团,包括工通运供应链集团、化工集团、文化旅游集团、骏华地产集团、社区生态运营集团和金融服务集团。此次收购中江信托无疑是雪松控股建立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根据内部培训数据,张进在讲话一开始就通知公司,银监会批准其收购中江信托71.3%的股份,并称之为“里程碑事件”,可见其重要性。

然而,由于备受关注的“明日部”资产处置,以及中江信托近年业绩的大幅波动和频繁的项目违约事件,其股权转让也受到关注,这也使得当时未被高度曝光的雪松控股自与中江信托谈判以来,不断听到许多外部噪音。

张进坦言,起初他对收购中江信托也有自己的担忧:“一是价格高,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压力;第二,公司仍然缺乏财务人才和项目储备。”然而,最终,张进迈出了这一步。从他的讲话内容来看,除了坚信公司有足够的实力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和金融发展体系之外,让张进更加动心的原因是真正的全球第一线综合产业集团必须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而尽快拥有一个主流的金融牌照对于公司产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信托许可证是目前最稀缺的金融机构许可证类型。持有中江信托相当于获得中国仅有的68个信托许可证之一。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事实上,这种怀疑不仅来自外部世界,雪松控股内部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分歧。反对对方的理由是“目前的情况是金融去杠杆化,金融许可证已经进入贬值轨道,可能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挥太大的作用。”

张进对这一意见表示尊重,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国家的规定总是有放松的时候。”对一个企业来说,评估形势是很重要的,但它需要在关键时刻逆向思考,并坚定地相信蓝色海洋战略。竞争激烈时保持冷静,但当公众认为车牌已经进入贬值轨道时,就该开始布局了。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然而,在2019年元旦发布的五年计划(2017-2021)新战略目标中,雪松控股并未提及金融服务业在原有六大行业中的地位,而是重组并整合为五大行业。具体而言,到2021年,雪松将建成全球顶尖的综合性产业集团,服务2亿人口,连接3万家企业,重组四大产业,重点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业的第五部门。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上述新战略发布后,外界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讨论:为什么你只是获得了收购信托公司的批准,却将金融服务业从战略目标中抽身?这是否显示了中江信托放弃股权交易的迹象?

对于上述问题,张进在内部讲话中解释说:“金融业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出现,并不意味着金融业的地位会削弱,但它在雪松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为我们将把金融业务全面融入各个产业部门,使其成为雪松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获得信托许可证最现实的作用是提高我们的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力,尤其是供应链金融。”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雪松控股“从天而降”?

一个陌生的《财富》500强公司,加上近年来的不断并购,原本默默无闻的雪松控股逐渐暴露在聚光灯下,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当然,也有很多负面报道。

张进在客观审视了舆论压力后,将问题归结为“企业宣传力度不够,外界了解雪松,但未必了解雪松”,并说“被怀疑、被怀疑、被质疑是先锋、创新者和少数民族成长的必要过程。”

目前,雪松控股采取的“水密舱”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少数,即多种主营业务平行、相互分离、相互促进的“有限多元化”布局。这种均衡发展模式不主张超常规扩张,而是注重产业链之间的互补效应,降低企业整体风险,以反周期稳定增长取胜。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张进在内部讲话中也回应了“雪松从天而降”的误解,称“雪松不是从天而降的,雪松已经经历了九次死亡,已经被拼出了几十年。”经过证券、房地产、外贸三个领域的挣扎和多次转型的阵痛,雪松控股现在拥有了雄厚的资本和实力,各行各业都有其历史渊源,绝不是盲目扩张。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1997年,在见证了香港房地产的繁荣与落后之后,张进用购买股份制改造企业内部股份所得的收益,成立了君华集团有限公司(雪松控股的前身,以下简称“君华集团”),然后专注于房地产开发。然而,最初的进展并不顺利,手续也很困难,项目的进展也不顺利,房子建成后也不能出售。张进把那段时间描述为“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也许是天黑了,看不到星光。在房地产行业的艰苦工作中,张金发现当时钢材供不应求,而空建材利润极高,所以他从2002年开始尝试进入大宗商品领域,开始从事金属期货和国际贸易。此时,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经过四年的发展,2006年公司铝产品出口位居中国前20名,铝排贸易额居中国第一。在某种程度上,张进当年布局大宗商品的举动也被称为他的同行们的远见。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然而,骏华集团的商品业务也面临着投资被骗和与海关检查合作导致业务停滞的困境。此外,由于大宗商品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单个品种的利润变得更薄,因此骏华集团不得不转型为综合供应链服务,并在供应链上下游业务的整合中发展了自己的新化工原料部门。

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至于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医疗保健和社区智能服务,它们都是从房地产业中诞生的。除了看好行业本身之外,张进还在考虑越来越小的房地产市场。

回顾过去,张进坦言,“我们基本上犯了所有企业都会犯的错误,也遭受了所有企业都会遭受的苦难”,并不赞同外界对我们“神来之笔”的赞誉,强调“我们的许多转变都是市场所逼。”按照公司实行的“雪松模式”,如果细分领域未能达到前三名,未能实现领先突破,就必须及时调整或退出。这一决定性决定的背后是“水密舱室”商业布局的护航。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谁接手了中江信托? 揭秘雪松控股"水密舱"式崛起之谜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