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看期货行业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实现“双赢”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

在脱贫实践中,期货银行对“精准”一词大做文章,充分发挥行业与实体紧密联系的特点,创新服务模式和方式,使农民脱贫更“与天气挂钩”,金融扶贫更“落地”。在取得脱贫实效的同时,也为期货业的发展探索了新的道路。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个性化定制使“保险+期货”服务准确地帮助穷人

“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的主要产业是农业,这将充分发挥期货业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帮助这些地方脱贫,充分体现“精准扶贫”的要求。”中国期货协会主席王明伟说。

作为金融市场支持农业创新的重要模式,“保险+期货”已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多年。期货业充分发挥“保险+期货”服务“三农”的独特作用,增加特定品种,积极将贫困地区纳入试点范围,通过专业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应对价格风险,稳定农民收入。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据中国期货协会统计,近年来,期货业为贫困地区棉花、大豆、苹果、食糖、天然橡胶等农产品提供了价值约106.74亿元的价格保障。仅2018年一年,行业机构就开展了256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23个行政区域的180多个县,其中包括约90个国家级贫困县,惠及18.7万户已建卡贫困家庭。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因地制宜,适应时代。期货公司在“保险+期货”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和农产品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发“保险+期货+订单”、“保险+期货+银行”等创新业务模式,使金融服务更加扎根于扶贫实践。如今,许多期货公司总结出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这些创新已经成为激励期货公司探索和服务实体经济、开展差异化竞争的新动力和新途径。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上市新品种,拓展产业发展空空间

我国苹果主产区大多位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重点扶贫区域高度重叠,苹果成为天然的“扶贫水果”。2017年12月2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推出世界第一个鲜果期货品种——苹果期货,赋予苹果金融属性,发挥金融市场的集聚效应,持续关注甘肃、陕西等苹果主产区的资本市场。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苹果期货上市后,不仅吸引了社会资本参与苹果的生产、储存和销售,也为期货行业带来了新的服务增长点。例如,为了解决苹果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期货企业开展仓单质押和仓单互换,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解决方案,并积极利用场外期权为企业提供价格指导和风险管理。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我们都是果农的现金收购,生产一季,销售一年。企业基金的压力很大。苹果期货的上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这对企业和果农都是一件好事。”陕西华盛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说。

据临时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全行业为贫困地区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了合作套期保值、现货价格、场外期权等83个服务项目,名义本金约为4.772亿元;帮助贫困地区18家企业成为期货交易所交割仓库,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当地物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倡导风险管理理念,注入扶贫的精神动力

风险管理是期货业的基础。在扶贫过程中,期货行业积极传播新思想,让更多的干部群众了解农业生产中的风险管理知识,积极组织科技知识下乡活动,努力为贫困地区和群体脱贫注入精神动力。

近年来,期货行业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了514次期货专业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超过3.1万人。除期货专业知识培训外,针对贫困地区面临的产业技术瓶颈,行业还积极探索和开展产业技能升级培训。2019年7月,临时协会与7家期货公司联合投资近90万元在延长县组织了一系列“农业技术下乡”培训活动,首届“土壤、肥料、水管理”培训成功举办。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截至2019年12月初,全行业149家期货公司中有136家开展了扶贫工作,98家期货公司与156个国家级贫困县签订了250份配对援助协议。全行业共投入扶贫资金3.37亿元,帮助24449户、63864人脱贫,22个省级行政区国家级贫困县全部留下扶贫足迹。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送一朵玫瑰,你的手会有一种余香。“通过专业扶贫,期货业为扶贫贡献了‘期货计划’和‘期货智慧’,也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空空间。”王明伟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淼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