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4字,读完约6分钟

作为传统的信贷旺季,1月份的金融数据走势与外界预期一致,但绝对值超出预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34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5.07万亿元,均超出预期。同时,m2同比增长8.4%,较上月末下降0.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新贷款创历史新高。事实上,根据以往的经验,1月份的新增贷款通常是一年中最大的月份。受授信额度和年末存货结算的影响,上一年挤压的融资需求一般会在明年1月释放。为了避免优质客户流失,银行在年初优先考虑信贷。此外,在“提前交割、提前受益”的原则下,往年信贷交割呈现“3322”的季节性特征,每年1月是全年信贷交割的最高峰。然而,意外的数据仍然反映了今年1月的特殊性。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表示,考虑到去年春节在2月,今年春节在1月,春节放错了地方,信贷仍保持同比增长,表明实体融资需求相对较强。结构变化也反映了这一结论。新增贷款3.34万亿元中,家庭贷款增加634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4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49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96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56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六个月同比增长。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指出,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上个月和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表明在反周期调控政策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上月和去年同期的增量高于企业短期贷款的相应增量,表明金融机构按照监管要求,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此外,本月票据融资增加3596亿元,比上个月增加3334亿元,表明年初企业资金需求和银行启动意愿较强。表内贷款支持和1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集中发行是推动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由于春节的干扰,M2的增长率略有下降。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为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杨指出,在春节的干扰下,货币增速放缓。由于去年的春节是在2月初,而今年的春节是在1月下旬,春节的错位导致今年1月底企业存款下降更加明显,同时居民持有的现金增加,这导致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下降,而m0的增长率出现反弹。1月份,m1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4.4个百分点,至0%。然而,由于居民持有的现金增加,货币乘数下降,m2的增长率也下降,从上月的8.4%下降了0.3个百分点。受春节影响,m1和m2等货币的增速将再次回升。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m1的增长率达到了0%,这是该指标首次被计算在内。根据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1月份企业存款减少16.10亿元,估计与春节前居民工资结算直接相关;然而,本轮COVID-19疫情直接导致春节期间居民出境消费大幅下降,居民储蓄返回企业的过程受到抑制,这也是m1增速较低而居民储蓄增加的直接原因。1月份财政存款增加预计与地方专项债务频繁发生有关。预计年初存款资金回归财务管理是推动非银行存款增速的主要原因。疫情将影响信贷供应的速度和方向。外界关注的COVID-19肺炎疫情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尚未在1月份显现。据分析,由于各行业已基本进入春节假期,此时COVID-19肺炎疫情正在发酵,1月份包括信贷在内的财务数据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将从2月份开始体现。例如,民生宏观(Minsheng Macro)谢云良团队的分析指出,1月份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的整体改善反映了逆周期调整和微型企业融资需求复苏的共鸣,但这一趋势在爆发后被打断。今年2月以来,企业信贷需求分化加剧:尽管医疗相关企业的贷款需求大幅上升,但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贷款需求明显萎缩。此外,贷款发放节奏也受到复工节奏的影响。“疫情的变化将在短期内改变信贷供应的节奏和方向。预计2020年新增信贷将呈现“先低后高,逐步稳定”的运行趋势。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在疫情形势下,企业普遍推迟开工。受返工人员少、原材料和物流不畅的影响,部分复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远未恢复正常水平。然而,在这种流行病下,一些新的业务需求爆发,这催生了传统业务的迭代升级。纵观全年,考虑到今年稳步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政策层面可能会出台更多的支持措施,信贷规模有望在未来反弹,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可能与2019年基本持平。毫无疑问,在这种流行病的情况下,经济和金融环境更加复杂。民生宏观谢云良的团队认为,目前,央行已经推出了特殊的再融资和增加信贷供应,以支持防疫。但是,同时考虑到疫情对宏观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有必要在后续出台更多措施。短期而言,在更多数据发布之前,央行将继续观察。关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科学稳健地把握反周期调整,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根据经济增长和物价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准确把握调控程度,加强预期导向,保持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货币政策正常的少数国家之一的地位。同时,《报告》还对“科学稳妥地把握反周期调整力度”做了详细说明。《报告》指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向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率基本匹配,这是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反周期调整力度的重点,既考虑了经济增长,又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然而,《报告》也强调,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往往与社会信贷收缩产生共鸣,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反映出反周期调整力度加大,支持适度货币增长的高质量发展,防止了社会信贷收缩与经济下行压力形成恶性循环的风险。这种机制设计也有助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使宏观杠杆率难以像2009-2017年那样每年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数据解读 | 1月数据“开门红” 新增信贷与社融均超预期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9911.html